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協同發展”下的跨城家庭 打通醫保生活無障礙

  • 發佈時間:2015-07-08 16:00: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在即,而京津冀三地早已為“協同發展”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批跨城家庭應運而生,對他們而言,多年的城際生活已經讓“京津冀”在家庭內部高度“一體化”了。

  期盼

  京津之間 就別把彼此當“外埠”了

  高翔的生活已經上演了17年的“雙城記”,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這樣的生活還將繼續。17年來,他和從女友變成妻子,又升級成“兒子他媽”的劉馨見證了北京和天津兩座比鄰而居的直轄市,越拉越近的距離。

  17年前,還在戀愛中的高翔和劉馨一個在天津某高校工作,一個任職于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當時覺得我們倆的工作都挺穩定,沒必要為了在一個城市放棄好的工作機會,而且北京和天津這麼近,平時各忙各的,很自由,週末一聚兩個城市互相轉轉,挺好的。”結婚之後,兩人的小家庭沒有爭議地安在了北京,一則兩人都默認北京的發展空間更大,二則和眾多“跨城家庭”一樣,做候鳥往返奔波的通常都是男性。

  這個小家庭內部第一次意識到京津之間的隔閡是在2005年,高翔打算買車,在北京買還是在天津買成了問題。一番討論之後,兩人最終決定買“京牌”,“外地車進京要辦‘進京證’,還是在北京上牌方便。而且,好像在天津開‘京牌’的車也比較有面子。”而更大的意外是在2014年,在擁堵和霧霾的夾擊下,繼北京之後,天津也開始對機動車限號了。高翔的“京牌”車在京津之間往返,“既要算尾號限行的日子,還要算外埠車在天津早晚高峰不能進市區的時間。”在耳邊響了多年的“京津冀一體化”突然間更生分了。

  就在這時城際高鐵和京津地鐵的快速發展,化解了這個小家庭的尷尬。“10號線有一站開在我們家旁邊,他們學校在天津那邊也通了地鐵,他從學校出來上地鐵到天津站,到了北京南站再換10號線回家,加起來一共兩個小時不到。”劉馨慶倖地説,畢竟2014年曾有調查顯示北京市內的平均通勤時間已經達到了97分鐘。而且,眼下高鐵+地鐵的模式比自己開車還要便宜一點,“現在天津那邊修機場分流,開車只能走京津高速,過路費就要九十多元錢。”

  但是高翔的“京牌”車在天津仍然是個尷尬,“我們今年年初開始參加天津的搖號,可是養那麼多車實在也沒有必要,京津要‘協同發展’,交通必須得便利,希望互相取消這個‘外埠車’的限制吧。”

  期盼

  打通醫保 “城際生活”無障礙

  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資深“跨城家庭”,有關京津冀的區域發展政策一直是高翔和劉馨關心的話題,“我們現在也是在兩邊都有‘産業’,不關心不行啊。”

  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面對這種可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的“雙城生活”, 劉馨琢磨:“我帶兒子去天津,不能老住賓館,得有個舒適的環境。”於是,五年前,兩人在天津外環邊置了套新居,“9900元一平方米,總價94萬,貸款40多萬;現在貌似漲了,均價13000元到14000元。”

  提起房價,高翔和劉馨至今還頗有幾分鬱悶,“天津的房價還是不能跟北京比,如果當時在北京買個總價一百萬的小一居,現在……呵呵,這事兒在我們家不能提。”劉馨不願意再往下説,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在天津的房子從格局到小區環境都很讚,“我和兒子都挺願意去,有休閒度假的感覺。”

  沒想到,他們很快又面臨著在天津第二次置業的選擇。

  高翔工作的學校計劃搬遷到濱海新區,為了解決老師們的通勤問題,學校在濱海新區建了小産權的公租房,90平方米的房子總價只要45萬元,這一來劉馨也動了心,“他到那邊上課,我們偶爾週末也就得過去,還是得有房子,況且濱海新區這兩年發展得正熱,房子應該能漲。”劉馨私心打算,公租房怎麼聽都是個佔便宜的事兒,“將來,小産權總得解決成‘大産權’吧。”

  兩套房子在天津,意味著大半身家都放在了那邊,涉及地鐵規劃、濱海新區發展的新聞一齣現,劉馨總會瞟上幾眼,“感覺‘協同發展’如果讓京津冀聯繫更密切,對我們家肯定是利好,因為房子會升值嘛。”

  不過,他們也希望“協同發展”帶來的“利好”,除了使家庭資産升值之外,也能讓跨城家庭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京津兩地的醫保如果能打通就更好了,這樣我們一家人在哪兒就醫都方便。”

  期盼

  公交卡和通訊能“一體化”嗎?

  就在兩年半以前,李坤還沒怎麼聽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風吹草動”。那會兒決定在天津買房,純粹是緣于“剛需”。35歲的他大學畢業後便留京工作,十幾年間有了北京戶口和一套兩居室的房子,內蒙古老家的父母也來京和他同住。

  李坤的妻子是天津人,一直在天津工作,基本處於“週末回北京與丈夫團聚,平時住在娘家”的狀態。2011年兒子出生,岳父母在天津只有一套房子,不管把兒子放在北京還是天津的家裏,到了週末,夫妻倆為了孩子回到一處,再加上兩位老人,都有點兒擠。

  北京房價高的超出能力範圍,左思右想,2012年底,李坤夫婦出手在天津貸款買了套房子。因為既要自住也有升值需求,他們把房子選在天津比較好的地段,相當於北京的三環,並精心挑選朝向、位置、樓層。

  這套9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已經從購買時的每平方米13000元漲到了近20000元。“在天津可不少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體化帶來的,覺得這兩年天津房價漲得還挺厲害。”事實面前,李坤更覺得天津的房子買對了。“當然我這也是客觀驅使,生活上其實還是按部就班的。畢竟所有的動作都跟經濟基礎有關,比如我覺得‘協同發展’利好,想再買個房子之類,沒有這個資金的話也只能是暢想。”

  房子裝修好後,妻子便帶著孩子住了進去,李坤的父母也移居天津,幫助兒媳照顧孩子。如今小寶已經4歲,在天津上幼兒園。這幾年來,李坤每個週末都坐城際列車回天津的家。

  而再過兩年,孩子便會回到北京上學,李坤的父母也將隨之回京幫忙照顧,變成孩子媽媽每週在天津與北京之間往返。“不出意外就會這樣,雙城生活也是沒有辦法的,在我們這個年紀,換工作的波動實在比較大。”如果到時北京的房子需要換成三居室、四居室,天津的房子也是個儲備。

  李坤對“戰略發展”之類並不熱心,比起那些宏大的框架構想,他更關心“協同發展”可能為生活帶來的切實便利。“比如京津城際鐵路延伸線今年就要通車了,以後還要修京津城際高鐵二線,主要是考慮帶動天津北部地區的發展,出行應該會更加方便。”他笑言,既然“協同發展”,就要將北京、天津、河北當作一個整體,“公交卡的使用,城市之間通話都算作市話等等,這些是實實在在的。”

  在空氣品質方面,李坤覺得天津跟北京“沒啥區別”。他期待“協同發展”後,北京能將治理霧霾的力度擴展到津冀。“北京肯定不能只弄自己那一攤,從這點來説津冀是受益的。”(張棻 魏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