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

  • 發佈時間:2015-07-08 09:29:3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如何促進金融向實體經濟的理性回歸,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將是一國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的理性回歸,也是一國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承接點。之後的金融發展和過度的金融膨脹都會對一國的長期經濟增長産生不利影響。

  特別是對於正處在經濟發展轉型關鍵階段的中國而言,只有在正確理解金融發展和實體經濟之間內在關連線制的前提下,才能穩步建立和鞏固有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從而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彼此促進和共同發展。

  在早期的金融發展理論中,學者均著重強調了“金融抑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然而,隨著現代金融體系的建立和不斷推進,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擺脫“金融抑制”的過程中卻又出現了金融過度和超前擴張的現象,並導致了一輪又一輪的金融危機。

  而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再一次證明:脫離實體經濟的過度金融化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在“趕超”過程中所出現的特有問題,同時也是發達國家所必須關注和反思的重要議題。可以説,正確認識和處理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後危機時代金融體系發展的一個全球性命題。

  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適度的金融發展和創新對一國經濟和金融的長期發展既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但如果金融發展和金融創新過度脫離實體經濟,甚至引發了實體經濟萎縮和倒退,那麼,金融體系的膨脹必然佔據過多的社會資源,從而削弱實體經濟發展的産業基礎。

  特別是,當産業投資的機會成本變得要由金融交易來確定時,金融資本將脫離實體經濟,投機邏輯將壓倒生産邏輯,而金融資本驅逐産業資本追求自我擴張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也是系統性風險加速積累的過程。

  事實上,在現代經濟金融體系下,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早已密不可分,脫離任何一方面孤立地設置發展目標都將損傷一國長期經濟增長的有效性。只有將金融目標和經濟目標同時納入政策視野並加強“頂層設計”,才能從戰略上平衡金融發展水準和實體經濟發展階段的協調問題,確保金融發展始終服務於實體經濟,而不是脫離實體經濟“自我迴圈”和“自我擴張”。

  因此,要從根本上破解現代金融體系下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命題,迫切地需要在“大金融”理論框架下,系統重建金融和實體經濟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從一個整體、系統和動態的視角來設計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運作和發展,並在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構建起合理的制度安排,最終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共同穩定和共同發展。

  從金融發展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基本原則來看,基於全球金融發展的基本經驗以及本輪金融危機的重要啟示,可以認為: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係,金融業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相匹配,才能真正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共同穩定和共同發展;反之,任何過度超前和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發展都會導致經濟和金融的泡沫化,從而削弱一國的實體經濟基礎,進而誘發經濟和金融危機。

  對於中國而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按照一般規律,金融資産總量還會不斷增長,金融體系的結構和層次還將不斷豐富完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也還將持續推進,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必須把握大的戰略方向和原則,既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轍,走泡沫化金融的老路;也不能因噎廢食,由於擔心“金融過度”而一味壓制金融體系和金融創新的正常發展。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取向上,核心的基本原則可概括為兩條:一是金融發展必須立足實體經濟,二是金融創新必須圍繞實體經濟。

  從金融發展必須立足於實體經濟來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非實體經濟因素,如果能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對於支援和活躍實體經濟不僅是有力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這些因素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時候,才會演變成具有經濟危害的泡沫金融和泡沫經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