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央行時隔三年再降準

  • 發佈時間:2015-02-07 13:54:1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網財經2月7日訊(記者 胡愛善)2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月5日起普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這是央行在時隔近3年後,首次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望降低市場利率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幫助政府在“調結構”的背景下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用調結構的辦法,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

  央行在過去一年緊緊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來開展工作。2014年央行兩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支援信貸資金流向“三農”、中小微企業等薄弱實體經濟環節。央行還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組合,適時使用短期流動性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央行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社會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撐。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央行的貨幣政策不能抱殘守缺。在2015年的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上,央行表示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定力的同時又要主動作為,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近段時間,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面臨很大變化,外匯佔款連續下滑。“外匯佔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説,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水準,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也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最近一段實體經濟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PMI指數連續走低,房地産投資繼續減速。因此有必要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穩定經濟增長。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對中國網表示,降準有利於商業銀行更好的管理負債和流動性,在此基礎上,銀行的可貸資金會進一步加大。

  另外,央行的“適時”還體現春節即將來臨這一要素上。“中國社會是比較注重親情的,回家會孝敬老人,給親朋好友的子女壓歲錢,所以春節資金的投放量相對比較大。”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説,每年春節會形成較大的流動性缺口,降準可以彌補這個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普降金融機構準備金率的同時,對農發行和部分城商行、農商行實行“定向降準”。 馬駿指出,這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援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

  前段時間的降息和這次降準,體現了政府通過金融手段對實體經濟的呵護。其後續效果將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百姓就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