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改革增強實體經濟“造血”功能

  • 發佈時間:2015-07-07 06:13: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王璐報道:今年以來,在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複雜環境下,金融改革不斷推進,通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方式提高資金效率,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更多發展動力。

  從貨幣政策來看,截至2015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1.6%;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0%,比年初增加3.68萬億元,同比多增601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9%。今年以來,除了多次降準、降息,《存款保險條例》和《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陸續出臺,這些都將源源不斷為經濟“輸血”。

  從資本市場來看,完善市場和打擊違規雙管齊下。《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相繼出臺,“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開展,交易市場更開放、工具更豐富、風控更嚴格,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從銀行業來看,支援實體經濟並實現自身發展的迴圈基本形成。2015年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産總額為17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07%。銀行業對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務繼續加強。差別化信貸政策在優化信貸結構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截至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9%。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21.4萬億元,同比增長16.8%;用於信用卡消費、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8.4%和63.2%,以上各類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輸血”和“造血”的同時,控制風險也是必要的。儘管信貸資産品質總體可控,但信用風險有所上升,201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9825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99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39%,較上季末上升0.15個百分點。因此,要繼續保持銀行業整體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

  金融改革的目的,在於建立良好的金融體制,在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中提升資金運作效率,使融通、保障、治理、調控運作井然。金融改革的抓手,是科學的貨幣政策、完善的資本市場、穩健有效的銀行體系,最終使虛擬領域的資金有效地對接實體經濟的需求。

  (相關報道見四版)

金融改革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廣宇集團 4.81 10.07%
2 棒傑股份 6.12 7.56%
3 哈高科 6.74 4.98%
4 中炬高新 24.47 4.26%
5 羅 牛 山 10.77 4.26%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領益智造 7.21 -4.50%
2 韻達股份 47.84 -4.32%
3 浙江東日 11.42 -3.95%
4 *ST眾和 4.22 -3.43%
5 新湖中寶 4.52 -2.8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