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漢級核潛艇巡航照曝光 圍殼出現神秘黃斑(圖)

  • 發佈時間:2015-07-07 16:12: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為漢級核潛艇表面出現神秘斑塊

  近日,網路上曝光了一張中國海軍漢級改進型潛艇在海面上航行的畫面。令人疑惑的是,在該艇的圍殼及尾舵部位,可以看到一些黃色的斑塊。

  由於潛艇長期在水面以下執行任務,受到海水的衝擊和腐蝕要比一般艦船大得多。

  新聞延伸

  深度:解析中國海軍核潛艇巡航印度洋

  隨著中國海軍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先後駛入印度洋、潛艇部隊突破“第二島鏈”,美國媒體近日對中國潛艇戰力的發展傾盡筆墨。俄羅斯《獨立報》就此刊文稱,中國潛艇部隊令美國深感頭痛。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帕維爾·卡梅諾夫指出,中共十八大通過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中國的海軍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但在技術方面仍遜色于美國,也不會傾向於採取冒險行動。無論如何,這個正在快速趕上的後進者已經讓一心想要限制其前進腳步的領跑者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首次”又被提前

  西方軍事專家和防務智庫一度認為,中國海軍潛艇部隊主要發揮“近岸巡邏兵”的作用,通常在近海部署和巡航,缺乏遠洋活動和遠海部署的能力、經驗。但事實證明,中國潛艇部隊已快速駛向深藍。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去年年底,一艘中國海軍“商”級攻擊型核潛艇“在馬六甲海峽的水面上悄然駛過”,隨後便不見了蹤影。報道稱,這艘潛艇曾在斯里蘭卡附近浮出水面,然後又現身波斯灣,後於今年2月經馬六甲海峽返回。這是已知的中國潛艇首次航行至印度洋。

  “商”級核潛艇遠航印度洋,憑藉的是過硬的本領。美國“全球安全”網站猜測,“商”級的性能與俄羅斯海軍“維克托”-3型核潛艇類似,排水量在6000噸到7000噸左右,不僅配備有先進的艇首聲吶,還安裝了側舷聲吶,並採用單軸和大側斜7葉螺旋槳設計。“商”級核潛艇的火力十分強大,6具533毫米口徑魚雷管採用“四前二後”設計,可以發射魚雷、“鷹擊”系列潛射反艦導彈;還有些報道暗示“這種核潛艇配備了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根據美國國防部發佈于2002年的評估報告,第一艘“商”級核潛艇可能在2005年之後開始服役。在2020年之前,“商”級核潛艇將取代所有“漢”級核潛艇。

  此前曾有斯里蘭卡媒體報道稱,中國海軍一艘039型“宋”級常規潛艇不久前訪問了科倫坡,北海艦隊“長興島”號潛艇支援艦隨行。“宋”級是一種採用鯨艏水滴型艇身設計的中國海軍常規潛艇。據美國“海軍技術”網站推測,該艇長75米,寬8.4米,水下排水量2250噸,由60多名海軍官兵操控,水面航速在12節到15節左右,水下航速可達到22節,艇身上覆蓋的消聲瓦大幅提升了隱蔽性,主要執行反潛、反艦、佈雷和偵察任務。武器配置方面,“宋”級艇艏的6具533毫米口徑發射管可發射“魚-3”聲導反潛魚雷、“魚-4”聲導反艦魚雷和射程80公里、搭載165公斤重彈頭的“鷹擊-8”潛射反艦導彈。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當時也證實,中國海軍一艘潛艇近日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與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一道執行護航任務。其間,中國海軍潛艇停靠了斯里蘭卡科倫坡港。而潛艇靠港補給休整是各國海軍的通行做法。

  “他們有能力到達夏威夷”

  美國似乎對中國攻擊型核潛艇的航跡更為關注。《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被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的劉華清非常重視攻擊型核潛艇的作用,他認為到2010年中國應確立“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到2020年確立在“第二島鏈”內的制海權,到2050年應能夠“在全球行走”。

  《華爾街日報》稱,在近十多年的時間裏,美國海軍少將索亞一直在研究這種核潛艇,無論是他擔任美國駐日本和關島潛艇部隊指揮官時,還是他就職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潛艇部隊總部時。現在,索亞的辦公桌上就有一副航海圖,圖上用一個個白色記號標出了中國的潛艇基地,而兩條線則代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索亞聲稱,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突破了“第一島鏈”,並在“菲律賓海”進行常態化巡航,甚至開始了全年不間斷巡航。他認為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有望突破“第二島鏈”,稱中國潛艇部隊官兵正在學習如何在遠海執行任務,“他們有能力和耐力到達夏威夷”。正如曾指揮美軍第七艦隊潛艇部隊的海軍中將羅伯特·托馬斯所説,中方傳達的訊息十分明確,“中國有專業的海軍,有專業的潛艇部隊,可在全球海域活動……不再只是以前的近海潛艇部隊了”。

  然而,美國海軍官員似乎並不擔憂越走越遠的中國核潛艇。《華爾街日報》提到,中國核潛艇必須經過狹窄的海峽進入太平洋或印度洋,而這些海域很容易被監控或封鎖。另外,索亞少將和其他美國海軍官員認為,美國海軍潛艇部隊仍具有優勢,他們可以跟蹤中國潛艇,而中國潛艇部隊卻很難執行同樣的任務。剛剛完成西太平洋巡航任務的美國“休斯頓”號攻擊型核潛艇艇長戴維斯自信地表示:“我們沒有被任何人跟蹤。”

  應該看到,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在不斷強化針對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封鎖和圍堵:P-8A、P-1和P-3C反潛巡邏機在東海和南海密集飛行,試圖摸清中國潛艇的部署和活動規律;“日向”級直升機航母、“出雲”號輕型航母和瀕海戰鬥艦緊盯重要海峽通道,妄圖將中國潛艇圍堵在“第一島鏈”以西海域。而中國潛艇在這樣的形勢下大膽闖關,現身印度洋,既展示了海軍官兵過硬的技戰術水準,又為構建更廣闊的戰略核反擊陣地和未來掩護航母走向深藍打下了基礎。

  建設潛艇部隊需全面發力

  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走向遠洋,不僅是為了磨練自身筋骨,突破別國設置的“反潛陣地”,還有帶動更多戰略性海上力量進入遙遠大洋的考量。

  作為大國海軍的“兩駕戰略馬車”,彈道導彈核潛艇突破“島鏈”在大洋安家,需要得到攻擊型核潛艇的掩護;航母在遠洋部署,離不開攻擊型潛艇護航。而執行這兩類任務之前,攻擊型核潛艇必先探索出從基地到陣地的潛航路線。如果《華爾街日報》關於中國潛艇巡航印度洋的報道屬實,那麼這或許意味著中國潛艇部隊正在加緊繪製“深藍路線圖”。

  潛艇具有隱蔽性強、火力猛的特性,在敏感海域部署或宣佈部署1到2艘先進潛艇,就可有效牽制對手航母編隊、兩棲打擊集群的活動,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實踐表明,先進潛艇仍舊是海戰中的決勝利器。

  目前,中國周邊各國都把組建、壯大潛艇部隊作為提升海軍整體戰鬥力的捷徑。在東海,日本海上自衛隊麾下的“蒼龍”級AIP潛艇和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頻繁活動;在南海,越南從俄羅斯購買的6艘“基洛”級潛艇陸續到貨,馬來西亞海軍從法國購買的“鲉魚”級潛艇已完成“飛魚”潛射導彈的試射,新加坡也決定購買德制218SG型潛艇。澳大利亞海軍司令巴雷特近日表示,澳大利亞將購買12艘新潛艇,以替換現役的6艘老式潛艇,這些新式潛艇“有可能會在南海爭議海域部署”。

  面對暗流涌動的周邊海域,防務專家建議中國在提升海空反潛能力的同時繼續做大、做強自己的潛艇部隊,鞏固“水下陣地”。中國海軍需要更多、更先進的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強化遠洋作戰和二次核反擊能力;還需要更多靜音效果好、有強大攻擊力的先進常規潛艇和AIP潛艇,對周邊某些國家的常規潛艇構成反制性威懾,同時還可執行海上佈雷封鎖和監控對手水面艦艇動向等任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