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機構看好後市走向

  • 發佈時間:2015-07-07 02:32:1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兩天(7月4日和7月5日),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援、IPO暫緩、券商基金上市公司購買股票等多項重磅救市政策被強勢推出。對於監管層積極救市,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救市措施很有針對性。對於前期嚴查配資去杠桿,專家稱監管部門並未做錯,因為越往後拖延,風險將越嚴重。

  在新一輪救市措施下,機構紛紛表示本輪牛市的基礎並未動搖,而是在回調中得到夯實,未來牛市的步伐會更穩健持久。新京報記者 李春平

  各種利好接連而來

  為穩定大跌的A股市場,自6月27日央行降息降準開始,證監會、中金所、證金公司、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以及中證登等機構紛紛出手,各種利好接連而來。

  7月1日晚,監管層出臺滬深交易所下調A股交易手續費;兩融管理新規出臺,券商可自主確定強平線;證監會擴大證券公司融資渠道三大利好。

  當晚看到消息的股民汪宇異常興奮。他認為在利好支撐下,市場應企穩反彈,第二天可以大舉加倉。

  然而7月2日,上證綜指仍大跌3.48%,跌穿3940點牛熊半年線。“一加倉就被套,都出不來了。”儘管週末央行提供流動性、暫緩IPO等被市場認為是重磅利好的消息陸續出臺,但汪宇對後市已沒有信心,選擇趁大盤高開出貨。“感覺趨勢已經形成,很難救起來了。”

  和汪宇想法類似的股民,不在少數。搜狐證券上週五收盤後曾發起關於“牛市是否結束”的調查,近4萬名投資者參與調查。結果顯示,69.75%投資者認為牛市已結束,認為牛市只是中場休息的股民僅佔三成。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本輪下跌中普通投資者普遍預期4000點附近是政策底,而且3940點正好是技術上的牛熊半年線,如果跌穿就有可能擊垮投資者信心。屆時,下跌可能引發機構與散戶競相離場,從而引發進一步的殺跌。

  在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看來,監管層一系列的救市動作,在當前很有必要,且針對性強。

  國家救市消除潛在風險

  對於這輪A股大漲,業內普遍認為是杠桿資金的暴增,助推上證指數在12個月內飆升超150%。然而成也杠桿,敗也杠桿,正是杠桿資金接連的強制平倉,使得上證綜指在三周內大跌30%。6月12日證監會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嚴查場外配資,券商不得違規參與。消息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6月15日,A股開啟急速下跌,上證綜指三周內跌幅近30%。

  海通證券的研報估算,目前在5000點左右建倉的場外配資已基本被清理,4500點建倉的大半已觸及平倉線。強制平倉,導致近三周大盤大跌中時常出現千股跌停情形。而觸及成本線的配資盤被強平,大量賣出,又會使得大盤繼續大跌,導致更多的配資盤跌回它的成本線,出現危機傳導。

  在場外配資風險暴露的同時,其背後銀行系統信託、傘形信託浮出水面,場內的券商兩融資金也處在危機之中。股市如持續下跌,將會對券商、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資産品質産生重大影響。

  招商證券最新調研報告指出,目前銀行業參與場外配資的主力是股份行和城商行,目前銀行體系大概傘型+結構化+兩融受益權規模在1萬億左右。報告認為,這些場外配資的集中平倉區域,為上證綜指3300點附近。

  上證綜指3300點,也同樣是券商融資盤的底線。“3400點-3500點,是券商融資盤的安全線。”中信建投證券一位兩融業務經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大盤卻在不斷逼近這一紅線。海通證券的研報認為,如果股市繼續調整,下一步風險將從配資公司、散戶傳染到銀行,傘形信託和兩融的配資風險將暴露。

  徐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儘管目前A股市場的融資在整個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只有3%,相對來説還不足以對整個金融整體穩定性帶來重大威脅,但發生局部系統性風險可能性確實較大。徐高認為,這也是國家極力救市穩定市場的初衷。

  “監管方清查配資沒有錯”

  對於嚴查配資去杠桿導致杠桿資金踩踏引發市場暴跌,徐高認為監管部門並未做錯。“前期這麼多配資涌進來,本身就埋下了風險,所以這個時候,監管層去清查配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表示,風險已經埋下,越往後拖延,融資盤規模越大,風險爆發起來的危害也將愈嚴重。

  不過前期的政府救市措施並未立竿見影,A股仍持續下跌。對此,社科院金融專家易憲容對媒體表示,A股市場的大跌,應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股市下跌主要是因為去杠桿化導致高杠桿投資者退出市場。第二個階段是管理層救市後的階段。一些機構投資者利用金融衍生産品以及A股市場的不成熟甚至缺陷,大力做空A股市場而謀利。

  7月1日,在中證500指數“僅”跌5.55%的情形下,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悉數跌停。特別是代表中小板股票的主力合約(IC1507),儼然成為了“做空主力”,其多次大跌嚴重貼水,連累現貨股票大範圍跌停。市場人士分析,因為中證500期指合約市場規模最小,最容易受到資金控制,操作成本相對較低。

  針對期指合約的做空,監管層也“幡然醒悟”。7月5日晚間,證監會宣佈中金所按照相關規定,對交易股指期貨合約特別是中證500股指期貨合約的部分賬戶採取了限制開倉等監管措施。

  7月6日晚中金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股指期貨交易監管的通知,決定自7月7日起,對中證500指數期貨客戶日內單方向開倉交易量限制為1200手,重點加強對期現貨資産匹配的核查。

  機構仍看好後市走向

  在新一輪救市措施下,雖然不少散戶缺乏信心,但機構卻仍樂觀,認為本輪牛市的基礎並未動搖,而是在回調中得到夯實,未來牛市的步伐會更穩健持久。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隨著市場的回調,藍籌股已經逐步開始顯現價值,目前滬深300前向12個月市盈率已經回落至12.5倍左右,已經明顯低於歷史均值。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師王勝也認為,市場底已明確,未來3個月將是波動幅度收窄的休養生息狀態,滬指波動區間3600點-4500點。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未來改革還有很大空間。包括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在內的金融改革,以及國企改革、財稅改革、土地改革等。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將對提高整個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十分有利。

  ■ 分析

  “監管杠桿是大方向”

  暫緩IPO的救市政策,讓市場擔憂期待已久的IPO註冊制無限期推遲,今後的資本市場將走向何方?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輪大跌恰恰説明資本市場改革的進程不夠快,市場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泡沫,主要的原因是IPO註冊制還沒有推出來。上市企業的融資行為還受到很多政策性的調控、限制,上市企業的融資、股票供給跟不上股價的上漲,缺少平抑股價的市場的機制。

  徐高表示,目前IPO暫緩,主要目的還是穩定市場,但長期看,加快IPO的推進非常必要。徐高認為建立在杠桿上的牛市是難以持久的,杠桿率的運作方向稍微發生變化,衝擊就會很大,此次大跌,將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監管杠桿是個大的方向。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則認為,這場杠桿引發的大跌,或許還將改變投資者的投資邏輯:至少無腦買入、講故事、畫大餅標的,需要掂量掂量,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部分藍籌的投資價值逐漸凸顯。

  在股市回歸正常狀態之後,儘快推進市場制度、市場機制的配套建設,儘快推進市場能力建設,在制度、機制和能力建設方面強基固本,已成為了市場共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