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建設、産業發展相得益彰

  • 發佈時間:2015-07-06 15:29:28  來源:合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合肥新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文松表示,新站區的發展離不開“三嚴三實”和實踐的結合。要在推進項目建設和轉型發展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在創新體制機制中,在從嚴治黨中踐行“三嚴三實”,全面推進“生態新城、産業新城、智慧新城”建設。

  再建百萬平米安置房 讓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新站區自1995以來,先後經歷了4次區劃調整,轄區面積由6平方公里,擴展到204.73平方公里。同時,也經歷了兩次轉型發展,由商貿物流業走向了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近年來,新站區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

  其先後榮獲國內唯一的“新型平板顯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全省唯一“新一代資訊技術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以及“合肥承接産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稱號。今年6月29日,安徽省首家綜合保稅區在新站區正式封關運作,新站區也成為安徽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在發展的過程中,新站區始終關注社會民生,營造和諧氛圍。新站區致力改善民生,強化社會保障,拓展訴求渠道,落實文化惠民。王文松介紹説,新站區不斷推進安置房建設,現在在建的安置房面積有300多萬平方米,即將開工的有200多萬平方米,“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讓拆遷的群眾能住上新房,讓人民群眾能安居。”

  此外,新站區不斷擴大就業,組織失地農民就業。通過打造現代農業,觀光農業等方式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平臺,吸納更多的就業平臺,“使人民群眾可以樂業。”推進環境治理,建設高品質生活區。

  每一條路成綠蔭大道 生態新城已初見規模

  “我們對生態建設的要求是,讓每一條路都成為林蔭大道,讓每一條河都成為流動的風景,讓每一個湖都成為綠色翡翠。”王文松説,新站區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得益彰,新站區不僅是合肥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也將是合肥的生態屏障。

  2009年至2014年,新站區綠化大會戰面積以每年100萬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至603萬平方米,植樹造林面積累計完成2.2萬畝。近年來,新站區區新建多個省市精品示範工程,其中有九頂山路工程,九頂山路是合肥北城南北走向的一條主幹道,道路全長約4.3公里,中央分隔島寬3米,兩側機非分隔頻寬1.5米,西側綠線寬度為20米,綠化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該項目建成後,新站區北部形成了一條四季常綠、色彩繽紛的高規格、大綠量的林蔭大道。在綠化大會戰中,新站區完成投資概算超過10億元。今年,新站區計劃實施綠化大會戰項目共計19個,涉及道路綠化11個、小區綠化5個、地塊綠化提升1個,累計新增綠化及提升面積100萬平方米。

  王文松介紹説,目前,新站區正充分利用新站區河湖勾連、濕地成片、綠樹成蔭的生態優勢,組織實施二十埠河生態廊道、少荃湖環湖公園、鐵路公園、高教基地帶狀公園、滁河干渠沿線生態廊道等五大生態工程。

  首創“無障礙服務” 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企業是稅源、稅基。王文松介紹,新站區著力強化服務意識,了解企業所需、所急、所憂,解決企業生産中産生的問題。此外,要服務企業項目,經常行走項目工地及時發現並掌握項目中的各種困難,進而向企業施以援手。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新站區首創“無障礙服務”模式。當在這個區投資的企業遇到問題時,只要填報“無障礙服務聯絡函”,統一交至該區項目管理與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該辦公室就會將事情轉交給各職能部門承辦,並在規定時間內對問題解決情況進行跟蹤督查,最後將辦理情況反饋給企業。

  今年以來,新站區共簽約招商項目16個,計劃總投資773.2億元。王文松介紹説,新站區正以出口加工類和貿易服務類兩大板塊為重點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大力推進綜保區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形成以稅保加工類、稅保物流類、保稅貿易服務類為支撐的産業格局,打造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