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打造微信的極客
- 發佈時間:2015-07-06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建議年輕人了解哲學 因為哲學有助於“了解人性,而非所謂用戶需求”
■王帥
18年前,Foxmail在他手中誕生,造福了400萬郵箱用戶;7年前,他帶領團隊銳意創新,重塑了QQ郵箱,使這一産品起死回生;4年前,他成功開發微信這一劃時代的産品,開拓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2013年,他繼續完善微信,讓微信支付風生水起。他,就是微信開發者、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
從程式員到産品經理
張小龍給世界提供的第一張名片是“Foxmail創立者”。1997年,張小龍自己編程的Foxmail面世,並迅速憑藉口碑擁有400萬用戶。他一個人寫代碼,完成了Foxmail的頭三個版本。Foxmail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他不得不外放了語言包,讓各種忠實粉絲將其翻譯為十幾種語言。直至今日,Foxmail被收購,QQmail推出,但Foxmail的企業用戶依然有數百萬人。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張小龍是與求伯君、雷軍、王江民等齊名的軟體程式員。但張小龍並未選擇創業。2000年初,Foxmail軟體被博大公司以1200萬元人民幣買走。當時,張小龍曾對外表示,自己並不看重所謂的話語權,並意識到“與其一個人寫程式,不如組織一大群人寫程式”。
張小龍在博大度過了沉寂的5年。2005年,博大又將Foxmail及其智慧財産權賣給了騰訊,張小龍及其團隊成為騰訊員工。騰訊給予張小龍較大的自由空間,任命其為騰訊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該研發中心被允許在騰訊總部深圳之外自成一體。
在被騰訊收購之後,Foxmail開始了艱難的轉變,從客戶端轉變為Web産品。
一開始非常不順利,最早的版本類似Web上的巨無霸,幾乎無法操作。從程式員到管理者,從客戶端産品經理到Web産品經理,張小龍度過了極為孤獨的3年時光。
微信席捲中國
這期間,張小龍的目光早已經從Web跳轉到了移動網際網路。其後來的産品便是微信,微信在8個月裏橫掃了整個市場,比它炫的沒它簡單,比它簡單的沒它快,沒有誰比它更快。
在各家企業比拼單一功能的時候,微信在2011年下半年突然跳離主戰場,在LBS和視頻通話上佈下兩枚棋子。隨即,微信在LBS上開發了“搖一搖”功能。滿城的“咔嚓”聲響起,無窮盡的寂寞之心終於有了簡單的去處。從Web SNS産品到移動網際網路SNS産品,張小龍的第三跳只用了8個月。
在2011年上半年的一個月時間內,他曾經一篇篇仔細讀過業界對微信的幾乎所有評價。讀過一邊倒認為微信無望的論調,讀過各種關於微信抄襲Kik和Talkbox的指責。2011年下半年,一切全都逆轉了過來。張小龍依然沉默不語,但是在微信3.0的開機頁面上放出了邁克爾·傑克遜的圖片,邊上寫了傑克遜的一句話:“你説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隨後又寫道:“謹以此版本紀念邁克爾·傑克遜,感謝他的音樂陪伴我們的産品開發之旅。”同年11月,TalkBox推出了TXT和圖片輸入功能。而此時,微信則提供了自定義透明背景頭像和二維碼名片,開始試驗時尚感對産品流行度的影響。
“第二號産品經理”
張小龍的幸運源於騰訊較為靈活的機制,以及馬化騰的知人善用。今年,張小龍在與臉譜工程師交流時曾表示,自己決定做微信産品時,只是給馬化騰寫了一封郵件,做了幾點説明,馬化騰當晚便回復“同意”。
在微信的起步階段,馬化騰亦給予其較大的資源傾斜。2010年11月,微信立項,張小龍帶領廣州研發中心的幾十個人開始嘗試。彼時,騰訊與360對戰正酣,已是中國網際網路三巨頭之一的騰訊還處在可能被顛覆的焦慮之中。
2011年1月24日,iPhone版微信面世。一位曾在騰訊管理層任職的人士表示,2011年10月左右,馬化騰通發郵件,號召每個騰訊員工使用微信,QQ彈窗、QQ通訊錄等均支援微信。
在騰訊內部,馬化騰是“第一號産品經理”,張小龍則被稱為“第二號産品經理”。兩人經常表現出志同道合的親近。張小龍在騰訊微網志裏曾轉發了馬化騰的一條微網志,那是一個測試題。當被問到QQ Beta1版本中最應該實現的3種功能時,馬化騰的答案是卡通頭像、聊天室、看誰線上上,張小龍的答案則是卡通頭像、看誰線上上、QQ表情。張小龍在微網志裏自嘲,“唉,這就是當年混聊天室太少的後果”。
“極客”身份與文藝內心
除了每週一次的打網球和每天深夜的聽音樂外,張小龍沒有什麼別的嗜好。程式員時代的吸煙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他是廣州深夜裏最大的Kent消費者,沉默到像謎一樣的男人,中國為數不多具有文藝氣質的産品經理。他是那種因為喜歡《藍蓮花》歌詞,就一定要向許巍買下版權,挂在QQ郵箱入口的人。如果世界上又出現了什麼新鮮的App應用,在發佈後的48小時之內,如果你也下載嘗鮮,可能你會遇到一個名叫Allen的人。如果這個人沉默不語,甚至連頭像都沒有,那麼你也許已經遇見了張小龍。
張小龍成功的意義在於,證明了“極客精神”在中國存在的可能性:能理解用戶需求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張小龍這樣,不是簡單迎合,而是引導並讓用戶養成新的行為習慣。張小龍建議年輕人了解哲學,因為哲學有助於“了解人性,而非所謂用戶需求”。
一個細節便是,對“已送達”狀態的處理。在同類競爭産品例如“米聊”中,發送消息後顯示“已送達”幾乎成為一種標配。但張小龍認為,與郵件顯示“已送達”不同,作為實時溝通工具,微信顯示“已送達”則會給接收消息的人帶來壓力,傷害了用戶體驗。
微信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款成功的産品,而且它還把人機關係和交互模式徹底網際網路化了。在過去兩年中,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並且未來還將帶給商業更深遠的影響。在這一點上,張小龍的“極客精神”起了關鍵作用:好奇心、探索欲以及改變世界的情懷。
在眾多産品經理看來,這種“改變世界,但不被世界改變”的做派頗具“極客精神”,張小龍亦因此被認為是中國最接近“喬布斯精神”的人,幾乎被捧上神壇。張小龍卻認為,“極客”對網際網路的推動作用或許被誇大了,商業公司對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所起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