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理財收益率走低 客戶經理轉推高提成保險産品

  • 發佈時間:2015-02-10 08:05: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彭妍  責任編輯:田燕

  去年中期以來,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水準整體呈現持續小幅下滑的態勢,近日央行再次降準釋放流動性,從中長期來看將促使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繼續下降。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發現,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比較低,國有銀行的收益率甚至更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理財産品收益率將繼續下行。不過,春節之前,銀行理財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收益率小高峰

  記者在走訪銀行的過程中還發現,很多客戶經理都放棄了推銷銀行理財産品,轉而推薦銀行代銷的保險産品,而以“利息高且保本無風險,一年後就可以領取本金和利息”為賣點的表述疑似誤導投資者。

  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一直在走下坡路,一般而言,央行降準與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呈負相關的關係。根本原因在於,央行降準會釋放資金到市場,銀行不缺錢也就沒必要通過高收益率的理財産品來吸收存款。據了解,1月份,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繼續下跌。

  Wind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1月份,共有280家銀行合計發行5488款理財産品,環比減少19.52%。已公佈預期年化收益率的5309款産品平均收益率為5.19%,環比下降0.02個百分點。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43家銀行共發行了676款理財産品,發行銀行數較前一週減少15家,産品發行量減少60款。發行的理財産品中,保本浮動和保證收益型理財産品共145款,市場佔比為21.45%;非保本型理財産品共531款,市場佔比為78.55%。上周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産品共發行658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産品1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5%,較前一週下降44個基點;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産品358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8%,與前一週基本持平;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産品17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4%,較前一週下降11個基點;6個月至12個月期理財産品8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9%,較前一週下降36個基點;1年以上期限理財産品2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69%,較前一週上升16個基點。

  某國有大行的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在貨幣政策寬鬆的大背景下,銀行的理財産品難以持續高收益,但各金融機構間存在結構性差異,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可能會發行較高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産品。

  “此次央行降準為市場釋放了長期的流動性,從長遠來看,以固定收益類資産配置為主的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依然是以下降為主基調,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産品也將減少。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如今的銀行理財已不能再單純拼規模,而是朝著更加規範、産品類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業內人士稱。

  警惕“存款變保單”

  本報記者在走訪銀行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客戶經理都放棄了推銷銀行理財産品,轉而推薦銀行代銷的保險産品,且保險行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銷售誤導問題也隨之而來。記者發現,客戶經理在介紹保險産品時,以“利息高且保本無風險,一年後就可以領取本金和利息”為賣點,但顯而易見,保險産品的分紅或者收益都不應該被描述成利息。

  在某銀行網點,當本報記者表示想購買銀行理財産品時,該支行的大堂經理勸阻記者稱,“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而我們銀行代銷的保險産品收益率還可以,並且期限越長越划算。”

  《證券日報》記者此前了解到,銀行客戶經理的考核很大程度依賴於其産品的銷售量,銷售業績大約可以佔到工資比例的30%—50%。“其中銷售提成最高的是保險産品,高的可達5%(當然,保險産品推銷的成功率也遠低於其他産品);其次是基金産品,為萬分之五到千分之五。而一般銷售本行理財産品是沒有提成的,但會納入銷售量考核,銀行理財經理自然會千方百計推薦銀保産品以及基金等提成較高的産品。”

  “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公司,在向消費者介紹理財産品時,需充分告知消費者産品屬性,如果消費者在不知情前提下購買,則銀行及保險公司存在誤導消費者行為。另外,在購買銀保産品後,還有兩次退保機會,一次是15天的“猶豫期”,即保險合同簽訂15日內,如果後悔,可以要求退保,本金可以取回。另一次是客服人員的回訪,在購買保險後,客服人員會致電詢問是否反悔,此時可以提出退保。如果在猶豫期滿後退保,那麼消費者可能會面臨一部分本金損失”,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加強銀保産品規範銷售管理,更好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監管部門正研究推進銀保産品銷售行為全程錄音錄影監控工作。另據記者了解,現在很多銀行網點已經對銀行理財産品的銷售採取了全程錄音錄影,以確保銷售過程合規,投資者意義表達真實。同時,銀行業內人士也提醒,對銀行櫃檯員工推薦的“高收益”産品都要保持理性,問清楚産品的屬性,有必要時可以自行錄音取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