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上中高端餐飲轉身 大眾市場成新陣地

  • 發佈時間:2015-07-04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上海,每平方公里範圍內有15家餐館。富麗堂皇的中高端餐廳曾是上海的吸金能手,不過近幾年,冷清的市場迫使他們開始回歸大眾化。

  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03666.HK)董事長王慧敏在2015年的股東大會上明確告訴她的投資者們,公司將由高檔餐飲轉為主力發展大眾化市場。

  高端餐飲不賺錢了麼?

  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告訴騰訊財經,這幾年八項規定對高端餐飲的影響可能不輸于任何一個行業。全國餐飲收入連續三年增速下滑,直到2014年才出現9.7%的同比增長,初步終止了反腐政策衝擊帶來的行業頹勢。

  “苦不堪言”,一家上海高級餐廳的門店經理這樣形容反貪後高端餐飲的境地。“大家都知道,餐飲業大受影響”,他説。

  湘鄂情曾是國內餐飲第一股,但就在2013年,它的酒樓業務仍難免出現鉅額虧損,公司營收僅為8.02億元,比上年度下降41.19%,凈虧損達5.64億元。在陸續關閉十幾家門店後,湘鄂情最終忍痛剝離餐飲業務,通過系列收購,截然轉入了環保、影視和網際網路行業。

  另一家高端餐飲企業俏江南也付出了不小代價,在有望IPO之際卻不得不將控股權賣給了美國私募股權基金CVC。還有更有的餐飲企業選擇黯然離場,尤其是那些缺乏風險承受能力的非連鎖餐飲店。

  然而,就在高端餐飲一片蕭條時,大眾餐飲消費隨之而起。一些大眾品牌甚至成為上海餐飲業的領頭。

  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沈思明此前披露,大眾化餐飲在整個行業中的比重已佔到80%,比2年前提高了10%。

  截至2014年底,上海300多家餐飲集團共開發出2000余個餐飲品牌,其中味千、杏花樓、避風塘、豐收日和巴比饅頭等企業的年營業額紛紛超過10億元。

  眼見大眾餐飲市場日益崛起,一些高端餐飲企業選擇了轉型,將大眾化視為扭虧為盈的關鍵。

  以每人平均消費在189元的上海小南國為例,公司為迎合大眾市場走起了多品牌路線。2013年,小南國在上海開設大陸首個針對個人消費的餐廳品牌“南小館”,每人平均僅為76元。2014年再度推出“小小南國”品牌餐廳,定位家庭大眾消費,每人平均91元。

  根據小南國2014年財報,南小館的門店數量在2014年達到17家,同店收入增長1.4%,在公司總收入的佔比也由2013年的4.2%上升至2014年的8.3%。從截至2014年底開業已滿一年的成熟門店來看,南小館的平均翻臺率高達4.3次,營業利潤率達到13.1%。

  騰訊財經獲悉,2015年小南國還將新開15家南小館。相比之下,老牌小南國餐廳的新開店數量預計會少於5家。

  除了自創的大眾品牌,小南國還通過管理方式經營了徹思叔叔和米芝蓮兩個休閒餐飲品牌。截至2014年底,公司共管理徹思叔叔16家、米芝蓮門店32家。同時,小南國還引入了國外餐飲品牌Oreno、Boat House、Wolfgang Puck及香港Pokka Café等。

  截至今年6月底,小南國旗下已擁有13個餐飲品牌及200家門店,覆蓋中高端中餐、西餐、大眾餐飲和授權經營等多餐飲類別。

  儘管走向大眾化,這些曾經的中高端餐飲企業並沒有放棄原有業務。小南國董事長王慧敏表示,公司會讓小南國老化的門店自然淘汰,不過仍然會繼續堅持小南國這張上海老名片。

  “我們現在要把八項規定給小南國造成的缺口補上,把銷售額掉下來的10%拉過來。把利潤還給我,這是我的目標。”王慧敏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