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快遞下鄉去 新鮮荔枝來

  • 發佈時間:2015-07-03 05:49: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國家郵政局“快遞下鄉”工程的推動下,順豐、德邦等快遞企業加大向農村佈局的速度。電商和快遞企業如何進入農村,對農産品的銷售産生了哪些影響?農民們怎樣看待“快遞下鄉”政策?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來到了廣東省的農村一探究竟。

  6月,正是採摘荔枝的農忙時節,走在素有“中國荔枝第一鄉”的廣東茂名高州市鄉間路上,隨處可見騎著摩托車的農民正風塵僕僕地趕往收購荔枝的快遞網點。

  高州市根子鎮高坑村村民黃斌説:“以前保鮮荔枝的普遍做法是先將荔枝浸泡在冰水中,然後再裝箱運輸送到鎮上、市裏,這樣的運輸方式容易導致荔枝變質。現在德邦快遞和順豐快遞在村裏建立了集中收購點,可以把剛剛採摘的荔枝快速發往全國各地。”

  據茂名市順豐快遞負責人陳沛華介紹,順豐快遞在茂名設置了80多個荔枝攬收點,先將農戶送來的荔枝在12攝氏度的低溫操作間進行分揀,然後裝入泡沫保溫箱、加入冰袋打包,最後通過傳送帶直接裝上冷藏車。他們攬收來的荔枝每天分中午、下午和晚上3撥發往廣州、深圳的機場,再發往全國各地,實現了“當天寄,最晚後天到”。“今年,我們在茂名設立的便民攬收點超過150個,5月下旬至今已攬收荔枝快件5萬多件,總量達300多噸。”陳沛華説。

  記者在廣東高州市發現,不少快遞企業和本地電商合作,真正解決了新鮮農産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難題。高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有漢介紹,豐盛公司從去年開始做電商,和順豐快遞合作,將600多戶農民早上5點採摘的荔枝以每斤6到7元的價格收購,每天能收6000多件。記者在豐盛公司的冷庫裏看到,20多個工人正在忙碌著,稱重、放冰袋、裝泡沫箱、封紙箱、貼面單、交運,各個環節緊張有序,平均一分鐘就有3到4個荔枝快遞件完成作業。

  為了能讓荔枝等農産品以最快速度送到消費者手中,茂名市探索出了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會化公共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子綜合服務站。

  在高州市分界鎮豐林村,記者看到這裡的電子綜合服務站能提供網上代購代銷、電子支付、資訊諮詢等服務。茂名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謝忠勝説,農村電子綜合服務站讓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電子商務服務,現在茂名已經建設完成了24個農村電子綜合服務站。

  不同於很多農民,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村民何國標通過微信朋友圈賣荔枝。“貢園附近就有德邦快遞攬收點,通過微信朋友圈和買家約好貨物,可以及時發送,當天寄第二天就能收到。本地7元一斤的荔枝在外地能賣到15元。在荔枝銷售旺季,最多的時候每天能賣3000多元。”何國標説。

  在高州市根子鎮,記者見到了“80後”張莨凡,他在德邦公司當了兩年快遞員後,去年返鄉與他人合作成立了高州市微果水果農業合作社。“因為在德邦公司看到了快遞業在農村的巨大發展潛力,所以我決定返回家鄉創業。現在我們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工作團隊有20多個人,每天有上百名顧客向我們諮詢荔枝的品種和價格等問題。”張莨凡説。

  據介紹,隨著快遞服務快速進入鄉村,茂名市的淘寶賣家從2013年的36家猛增到當前的927家,而且大多數是在外打工回家創業的“80後”小夥子。“‘快遞下鄉’給當地農民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渠道。”謝忠勝説。

  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江明發説,廣東目前已建立農村快遞服務網點1700多個,覆蓋超過800個鄉鎮,鄉鎮覆蓋率超過70%。“郵政、快遞和供銷社形成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實現了城鄉聯通、鎮村聯通,促進了鄉鎮特色産業的快速發展。”江明發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