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息後 咱老百姓的錢往哪兒放

  • 發佈時間:2015-07-01 10:32:17  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此次貨幣政策調整對百姓有哪些影響?老百姓的“錢袋子”今後將如何保管?記者就此採訪了農業銀行寧夏分行的工作人員。

  “房奴”迎來利好消息

  農行寧夏分行國際金融理財師、私人銀行家張毅告訴記者,此次調息是人民銀行自2014年11月份以來第4次降息,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已累計下調100個基點,人民幣貸款利率已累計下調115個基點。

  “降息,對於購房者是個利好消息。‘房奴’一族輕鬆了不少,因為房貸更便宜了!”張毅説,以商業貸款100萬元,貸款年限30年為例,此次降息之前基準利率為5.65%,等額本金還款月供為5772元;調整後,基準利率降到5.4%,月供也降為5615元,每月還貸可減少157元。如此計算,30年可少付利息5.7萬元。

  不少人給“存款搬家”

  然而,在“房奴”一族迎來“春天”的同時,央行降息則意味我們以後去銀行存款,利息會減少。例如,定期存款10萬元一年,之前的基準利率是2.25%,每年利息2250元;調整後基準利率為2%,利息為2000元,這樣算來,存款利息就“損失”了250元,由此許多人可能會忙著“存款搬家”。

  余錢在手,讓錢生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能讓錢存著、睡著。手裏的錢往哪兒投才能錢“生”錢,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如此一來,對許多老百姓來説,投資理財的觀唸有可能發生變化。”張毅説。

  理財選擇更趨多樣化

  很多人最初談理財,可能以為就是儲蓄,慢慢有了理財産品之説。近些年,人們發現除了存款、理財,還有許多投資需求,比如,黃金、保險、國債、期貨、股票類産品等權益性投資,珠寶、玉器、藝術品等另類資産投資,這些投資比例在逐漸上升。

  從近期看,銀川市居民房産投資的比例逐漸下降,未來家庭可投資資産中,金融資産佔比提升,財富管理業務有希望成為銀行的主流業務。“過去,很多人認為去銀行就是為了存款和貸款,把錢存進去,定期收息就可以了,但現在不同,已經有很多客戶來銀行詢問有關資産配置、資産收益的問題,希望得到合理的高收益。”

  投資須合理配置冷靜分析

  “但投資就有風險,沒有絕對的最高收益率。一般來説,高風險伴隨高收益,低風險伴隨低收益。”作為“2011年富國·福布斯優選理財師大賽”全國前十強的張毅提醒消費者,在投資過程中,必須進行風險控制。不能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諸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風險資産中,投資必須要經過一個合理的配置,例如有一部分存款,投資一部分理財,投資一部分國債,再購入適當的保險……在風險承受範圍內,可合理地提高權益資産的投資比例,但切勿盲目冒進。同時,投資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投資中可能出現的波動,能夠冷靜分析和對待。

  不同年齡段投資建議不相同

  張毅稱,銀行利息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她建議,20歲至30歲的工薪階層,收入較低,未來買房、結婚、生子壓力較大,但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股票型基金定制為主,輔之於理財産品、存款;30歲至45歲的白領階層,收入較高且穩定,家庭處於成熟期,房貸、車貸逐漸還清,開始有一定的家庭積蓄,未來主要開支為子女教育,風險承受能力強,可以存款、銀行理財産品、國債、保險為主,少部分投資于貴金屬及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資産;60歲以上退休人士,收入以退休金為主,家庭多處於空巢期,未來主要開支為養老及醫療保健,風險承受力有所下降,則應以存款、國債、保本型銀行理財為主。

老百姓(603883)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