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公平“起跑”——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解讀

  • 發佈時間:2015-01-27 00:31:0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兒童發展關係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係社會公平公正。國辦日前印發《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以健康和教育為重點,給予貧困地區兒童以關懷和保障,幫助他們與其他孩子一起公平“起跑”。

  我國兒童健康水準不平衡現象突出

  “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兒童營養問題更為突出。”國家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村地區兒童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約為城市地區的3-4倍,而貧困地區農村又為一般農村的2倍。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兒童健康水準明顯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9.5‰和12‰,較2000年分別降低了70.5%和69.8%。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到10%以下,低體重率降低到5%以下,貧血患病率降低到12%以下。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並保持在90%以上。中小學生體質基本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規劃為未來5年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的孩子們勾勒出了健康路線圖。

  規劃當中的有些措施是之前措施的“增強版”,如營養改善計劃等,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做好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營養改善工作。“還有些措施處於實驗階段,如孕婦的營養干預、0-3歲兒童早期養育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説,這需要在探索中不斷改進。

  對兒童早期投入回報效果最明顯

  “學術界的研究和大量實驗數據證明,早期投入回報效果最明顯,兒童發展關係終生,早期營養、健康和教育做好了,一生成長都會受益。”盧邁説。

  這一規劃的出臺,是我國反貧困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減少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公平。保障我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4000多萬兒童的營養健康和教育,也有助於提高我國未來勞動力大軍的素質,建設人才強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1年10月,國務院決定從當年秋季學期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此之前,廣西不少貧困山區的學生一天只吃兩頓“黃豆蒸飯”,貧困農村兒童營養健康問題堪憂。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後大大改善了這些兒童的健康狀況,提高了基礎教育水準。

  然而,實施3年多來這一計劃也暴露出補助標準過低、管理不善、食品安全難保障、經費被侵佔等問題。一些基層教師反映,此次出臺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需要地方政府加強配套,引入第三方公眾監督,讓國家資源真正花在孩子身上。

  對此,盧邁認為,目前國家尚拿不出足夠的財力覆蓋每一個貧困地區,應該先緊著最貧困的地區改善兒童發展,各省也要負起責任,提高區域內兒童健康成長保障水準。為特殊困難兒童“雪中送炭”

  如果説兒童是嬌弱的花朵,需要在關愛與呵護下成長,那麼特殊困難兒童更需要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幫助。

  此次規劃提出,完善特殊困難兒童福利制度,內容涉及探索適合孤兒身心發育的養育模式,落實好為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的政策,探索建立其他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為0-6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補貼等方面。

  專家指出,對孤殘兒童的救助,更體現在積極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成長為心智健全的人。對此,民政部于去年9月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讓更多孤殘兒童感受“家”的溫暖。

  由於受經濟貧困、監護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當等影響,一些未成年人遇到了生存困難、監護困境、成長障礙等問題,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會保護制度。規劃對完善兒童社會保護服務體系作出安排,提出推動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指出,在堅持家庭對未成年人養育負有首要責任的前提下,政府要開展預防、監督、轉介、幫扶等服務,協助監護人正確、有效履行家庭監護職責。

  能夠接受教育,對於殘疾兒童來説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是他們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在貧困地區,由於理念的落後和師資力量的欠缺,殘疾兒童即使能接受教育,也是用正常教育來教的,效果很不明顯。”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學校校長于文認為,對貧困地區的殘疾兒童特殊教育,除了加大硬體的投入、資金投入,也要注重軟體建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