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中高端房變緊俏 賺到錢股民或將資金轉投樓市

  • 發佈時間:2015-06-30 14:52:4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2015年6月19日,上海浦東新區區房地産交易中心人頭攢動,購房熱情高漲。中午11點37分,購房者沒有吃午飯,依舊在排隊領號。

  【金融·資本】上海股民樓市尋找避風港

  上海股民“出股入樓” 專家對“避風港”看法不一

  公交車上,寒暄會以“儂炒不炒股”作為開場白,一句“儂怎麼看大盤”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上世紀90年代一部電影《股瘋》,早已將上海人形象定格在全民炒股的市井百態,本輪啟動的牛市中,他們也理所當然地扮演著股海弄潮兒。

  有媒體報道稱,去年上海地區貢獻了股市多達16%的成交額,今年一季度更是每人平均賺得15萬元,遠遠領跑全國。

  而最愛炒股的上海人似乎也擁有最纖細的嗅覺神經。6月以來,隨著股市起伏不定的波動節奏,不少上海股民開始悄悄轉換投資思路,將資産配置的“雞蛋”從股市取出,“落袋為安”成了交流心得時的高頻詞。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已經蟄伏數年的樓市如今正在逐漸重回投資視野。多位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前期從股市套現的股民很可能也是最近支撐上海樓市升溫的生力軍。

  不過,多位人士也分析,儘管2008—2014年間,滬指從6100點跌到1900點的同時,上海新建商品房銷售均價從8195元/平方米漲到16415元/平方米,但此時斷論樓市、股市再度坐上“蹺蹺板”卻也為時尚早。

  部分投資者“雞蛋”換籃子

  “把股市的錢撤出來買房子,這種例子我身邊起碼有三個。”孟天麟在高鐵上接聽了記者電話,這個雪球上小有名氣的老股民正出發前往浙江考察商鋪,“我一個朋友從4月底就開始陸陸續續資金‘搬家’,已經撤了50%左右,上周剛在嘉定區安亭買了一套460萬元的聯體別墅。”

  孟天麟自嘲因為動作遲了一拍“丟了一筆鉅款”,雖然也已經提前佈局,還是在端午前一週的股市強震中吃到了兩個“跌停板”,“接下來股市是向下探底還是繼續摸高大概能有一百種分析,我自己的思路是遍地黃金的日子可能結束了,後市操作難度會加大,不如乘著樓市剛剛重啟分散一下風險。”

  在上海一家銀行工作的羅霖“股齡”超過10年,卻曾經是樓市裏的失意者。2009年初,因為誤判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樓市形勢,他將位於浦東花木的一套住宅脫手,後來眼睜睜看著房價從130萬元漲破400萬元。

  “這筆損失還是這幾年從股市裏撈回來的。”羅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他將130萬元房款作為本金投入股市,現在的市值也已經超過400萬元,“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一路翻了兩倍,上個月我開始減倉,倉位降到了30%左右,這些錢還是打算把房子買回來。”

  近期同樣將“雞蛋”換到“樓市”籃子裏的,還有陸小青一家。她和先生是上海典型的精英階層,兩人年收入大約50萬元,女兒臨界入學年齡。“考慮到學區因素,其實從去年就計劃著想再買一套房,後來看到股市這麼火爆,就先加倉股市了。”上周儘管接連暴雨,陸小青還是一連考察了十幾處樓盤,目前已經相中位於新天地板塊的學區房,交了定金,“股市不能太貪心了,前期已經賺到錢,還是套現為安。”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過程中了解到,6月15日—19日當周,滬指經歷7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大多數股民出現虧損,對後市的不確定性是不少股民選擇退避的主要原因。

  資産配置偏向中高端市場

  根據中國證券結算有限公司股票投資開戶每週統計顯示,從5月底至6月19日,開戶數逐漸遞減,從每週開戶164.44萬下降到6月15日至6月19日的99.19萬,股市持續退燒,另一廂是樓市的漸漸加溫。

  據上海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端午節間上海樓市共有10個項目開盤或加推,預計推出1553套房源。“我們也注意到出現了很多股民套現買房的行為,每一輪牛市過後都會有這樣的情況,股市畢竟是一個虛擬市場,樓市是實實在在的市場。”地産服務機構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對記者表示。

  德佑地産研究部總監陸騎麟則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確有不少前期4、5月份股市賺到錢的股民資金轉向投入樓市,導致仲介手上的中高端房源最近十分緊俏。

  根據中原地産為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 6月份的上海新房成交總面積將達到110萬平方米,雖然相比4月的124萬平方米、5月的142萬平方米,6月成交情況略有下降,但改善型住房一枝獨秀。

  “6月新房成交整體有所下降,但改善型住房力量不小。”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宋會雍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改善型住房需求在上海6月樓市裏起到了後期發力的作用,“6月每平米均價基本上是3.3萬元,上周達到了3.5萬元,根據我們的經驗,改善型住房需求還在不斷釋放中。”

  家住浦東仁恒濱江院的業主陳藍告訴記者,最近每週末都會看到大批購房者前來看房,一套掛牌830萬元的三房還引發了30多名業主集體搶房,多次加價後,半個月前最終由一名購房者以880萬元成交,“成交後,最近還一直有仲介給我打電話加價,説可以賣到900萬元”。

  李予西也經歷了搶房風潮。父母準備為其購置位於上海閘北區的一套中高端定位的住房,早在5月初樓盤未開時便與銷售人員溝通好,會在開盤前通知支付意向金,但就在上周電話諮詢時,李予西才發現樓盤已經基本售罄,只剩下一樓和頂樓的零星房源。

  前期股市財富效應顯現

  “最近我們手中成交了不少總價1000萬~2000萬元的高端住房,其中就有一些上海金融界精英,確實趁著牛市賺得盆滿缽滿,轉身購買改善型住房。”陸騎麟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記者了解到,由於購房存在長週期和延時性,目前上海購房者中有不少是在4、5月份的股市獲利者。

  記者還注意到,在全新盤方面,以融創外灘188、復興瓏禦為首的豪宅集中推新,高端住宅及剛需房源全新加推,契合“端午小長假”行銷週期,速度入市蓄客。6月20日,端午節小長假的第一天,綠地位於上海張江高科的商業綜合體項目M-Town開盤僅2小時,首批240套房源便告售罄;同一天,青浦萬達茂樓盤開盤即熱銷,現階段商鋪已基本銷售完畢;而在節前的6月19日,高端住宅復興瓏禦開盤短短兩個小時內,近80%的房源就已經認籌完畢。

  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宋會雍接受記者採訪時預計,下半年上海房價還會有4%的漲幅,所以想要資産換配置的投資者幾乎跑步入市,“房産市場進入‘漲價通道’的市場預期,以及樓盤銷售前兩至三個月的蓄客期,現在一套房子會簽多個意向,也造成購房者一定的心理壓力,導致加快將資金配置轉移至樓市。”

  中高端和改善型住房的走俏背後,難掩上海股民的身影。以精明著稱的上海人早在100年前就接觸到了最原始的股票,上海金融資訊的暢通也讓上海人更熱衷於投資,然而前一階段持續的牛市和如今股市的上下震動也讓他們有了資金轉向的理由。

  相比之下,低端市場卻似乎受到股市強震的池魚之殃。陸騎麟對《中國經濟週刊》透露了一些他所接觸到的案例:“有些剛性需求的購房者前期將房款放到股市,趁著股市大好賺些錢想多買幾個平方,但也有客戶股市不利虧損,只能拖延首付付款期,還有些客戶已經看好了中意的房源,意向金已經付了,股市虧損影響了整個購房計劃。”

  “出股入樓” 後市存分歧

  不過,對於“出股入樓”的投資方式,不同觀點也存在激烈碰撞。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對記者分析,最近投資者的樓市資金配置慾望明顯增強顯得很有必要,“從股市獲利了,不能仍然把錢放在股市裏,有可能會回到‘解放前’,相比股市的震蕩波動幅度,樓市波動還是比較平緩的,所以股市賺到錢之後再拿到樓市裏變現,這種對資産的重新配置我認為很合理。”

  對於資金從股市轉向樓市,陸騎麟也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轉向,“目前樓市和股市一樣都是一個上漲的趨勢,風險比股市小很多,對於不擅長炒股的股民,將資金配置到樓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宋會雍則持有不同觀點,“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樓市和股市相比發展還是偏慢,基本上投資者不太會把純投資的資金放到樓市,他們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放置,包括社會融資都比樓市投資渠道好,從投資的角度看,上海樓市現在是不是足夠穩定也未可知,對於上海樓市未來走向的前景,還是要持審慎態度。”

  “上海的房産投資一般選擇在新開發區域和地鐵旁邊,一般而言,房産投資佔購房比例在5%左右,現在仍然是這個比例,沒有明顯變化,所以還沒有充分證據表明上海股民‘大部隊’已經從股市轉向樓市投資。”宋會雍對記者坦言。

  陸騎麟也對記者表示,樓市和股市之間確有聯繫但並不必然,“目前樓市是否是避風港也要看具體的趨勢,而股市還可能繼續繁榮,可能會有些投資者傾向從股市轉移到樓市,但是也不可能現在全都轉移出來,但不論現在有沒有轉向樓市,最終股市資金都會流向樓市,因為眼下能吸入這麼多資金的也只有樓市。”

  央行調查:不到兩成居民覺得房價即將上漲

  6月19日,央行發佈報告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在對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後發現,51.5%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下降0.4個百分點,44.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3.6%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對下個季度房價,18.2%的居民預期“上漲”,53.9%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4.6%的居民預期“下降”,13.4%的居民“看不準”。未來3個月內準備出手購買住房的居民佔比為14.7%,較上個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勞佳迪 | 上海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