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學者:美對華遏制從未佔主流 已經接受中國崛起

  • 發佈時間:2015-06-30 07:50: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孫嘯波】6月初,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的香格里拉對話會結束後,該機構美國外交政策與跨大西洋事務高級研究員達納·艾林在新加坡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論及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心態和政策選項。

  在回答美國對華政策是否在“把中國作為戰略夥伴”和“全面遏制中國”兩個不可能實現的極端之間搖擺時,艾林表示“擺幅沒那麼大”。他説,美國是個存在巨大政治分歧和尖銳黨派之爭的國家,但對華政策方面,從尼克松政府決定建交以來,是一以貫之的,“遏制中國的聲音在美國從未佔據主流”。如果遏制的定義是“阻止中國變強大”,美國不會這麼幹,美國想讓中國一直是個貧弱國家嗎?

  艾林認為,美國政府已經接受中國崛起,問題只在於,一,中國將扮演什麼樣的全球角色?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在如此重要和強大的同時,擁有如此多貧困人口。一些西方人可能覺得,這樣一個國家難以預測,它是否會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導向外部民族主義或激進立場?二,中國想要美國現在這樣的全球地位嗎?不是,中國還沒有和美國展開全球競爭的跡象。

  在艾林看來,美國國內的確有那麼個群體,習慣了絕對領導力的行事方式,不自主地對分享這個角色持有嫉妒之心。但美國並不想嘗試零和遊戲。大家都知道亞投行的事,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奧巴馬政府費了好大力氣試圖説服國會,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認識到讓中國獲得更多話語權比讓它成立個新銀行好,但國會拒絕了。

  對於美國是否出現自信心不足,艾林認為,美國經歷了一段由伊拉克戰爭導致的信心低潮期,它現在仍在為此付出代價。美國實力衰落的觀點也由此而生。入侵伊拉克是個錯誤,這已經成為大部分美國人的共識。奧巴馬公開稱美國力量的局限性,説要“分清輕重緩急”,這也就是“重返亞太”的思想根源,和中國以及亞太國家的關係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優先選項。

  “美國總是不斷重復‘重返亞太’的口號,實際傳播效果不好,沒能很好地讓外界尤其是中國領會美國在地區的長遠用意。”艾林表示,美國並不是想給中國造成現實威脅,或是鼓勵其他國家這麼做。比如在台灣問題上,“台獨”一冒頭,美國就去勸阻。日本在世界上發揮多一點點額外的軍事角色,美國是歡迎的,但一旦波及中日之間的歷史宿怨,美國絕對避免惡化事態。

  艾林説,美國仍有自信的資本,未來它需要做的是對戰略投資更加謹慎。艾林引述麥克阿瑟的話説,誰想在亞洲大陸上提議一場地面戰爭,他一定要看醫生了。但美國已經在這兒打了幾場,沒一個有好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