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企網企互加“朋友圈”

  • 發佈時間:2015-06-26 06:31: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汽車作為“最大的移動終端”,已經成為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最吸引人、最有變革潛力的領域之一。“網際網路+”不僅能夠優化整個汽車産業鏈條,帶動産業升級,而且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市場新一輪繁榮。據預測,今年我國“網際網路+汽車”相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前不久,樂視與北汽合作的首款智慧汽車已現雛形,網際網路企業博泰也推出了一款顏值較高的Project N超級智慧終端汽車。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也不甘居後,高調發佈了2015年新戰略,除與上汽合作繼續推進造車外,還將觸角延伸至用戶“選、買、養、賣”車的各個環節,力圖將網際網路理念運用至整個汽車産業鏈條中,重新定義未來車生活。

  汽車正成最大移動終端

  放眼全球,早在2009年,谷歌的高新技術研究室便已開展了針對無人駕駛技術項目的研發,其試驗車累計行駛里程超過48萬公里。繼推出車載Carplay系統之後,蘋果公司近期設立汽車研發部門,試圖提前佈局智慧化汽車市場。再看國內,去年至今,已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樂視、易到等數家網際網路企業宣佈進入汽車業。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爭相擠入車企“朋友圈”,有業內人士已將2015年形象地稱為“網際網路+汽車”元年。

  傳統汽車業為何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搶佔的新“風口”?有分析認為,繼電腦、手機之後,汽車正在成為新的最大移動終端,將成為“網際網路+”最吸引人也最具變革潛力的領域。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年總産值已超過6萬億元,貢獻稅收超過1萬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13%,直接、間接帶動就業超過400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數的12%。而且,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僅為105.83輛,不及世界平均水準,這意味著我國汽車産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網際網路+”激發潛力

  “網際網路+”不僅能夠優化整個汽車産業鏈條,推動産業升級,而且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市場新一輪繁榮。據預測,今年我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將突破10%的臨界值,智慧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再加上汽車售後服務等環節,相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高盛集團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智慧汽車佔全球新車總銷量的比例將從目前不足10%增至80%,市場潛在空間巨大。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永偉看來,當前“網際網路+汽車”給産業帶來的變革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基於資訊服務應用為主而形成的新業態和新技術應用,如汽車的銷售與維護、汽車保險、智慧交通、汽車租賃、油電服務,以及搭載網際網路的駕駛員在車上的娛樂與商業、商務活動和遠端智慧控制等。比如,去年阿裏旗下的淘寶、天貓汽車平臺創造了近400億元的銷售額,僅“雙11”期間,整車銷量就達到5.07萬輛,“諸葛修車網”、“車女婿”等售後服務平臺和品牌也快速崛起。

  其次是以安全和能效提升為主而形成的車聯網産業鏈和關鍵性技術應用。如無人駕駛、輔助駕駛技術的快速應用等,産業化時間有望大大提前;車與路、車與車基於新一代資訊技術可以實現連接,並將帶來諸多領域顛覆性的變革和巨大的商業機會,如高速交通安全與管理;市內道路出行的優化與交通疏導;滿足高通量、高速度、低成本的數據傳輸技術的應用,以及相關産品生産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賓士與谷歌先後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是“網際網路+汽車”最核心的變革,也是全球幾個主要國家在標準體系、技術能力、系統建設等方面激烈競爭的主戰場。

  最後是汽車生産環節的變革。加入網際網路因素後,可以實現更加個性化、柔性化的生産,整車及所有部件可跟蹤,生産資訊可以由廠內連接到廠外並實現雙向互動。消費者甚至可以從頭開始設置整車功能,自行挑選外觀、發動機及各種配置,並通過智慧手機實時監測生産和配送過程。

  深度融合面臨挑戰

  雖然“網際網路+汽車”前景光明,但其發展道路上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網際網路+汽車”主導權之爭就是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過去幾年裏,汽車廠商一直希望網際網路公司安於做車聯網服務提供商,然而,現在網際網路公司似乎並不滿足於此,誓要“顛覆”傳統車企。

  網際網路企業有著傳統汽車廠商所缺乏的大數據、迅速整合應用能力,以及智慧化領域的先發優勢,這也是其敢於向汽車業“叫板”的底氣。但也要看到,在産品品質和安全、技術與工藝複雜性上,汽車遠比手機的“門檻”高,這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短板”。

  “網際網路+汽車”産生的諸多創新、服務和商業變革,都要基於數據分析,這些數據從哪兒來?是否真實可靠?儘管現在每輛車都有一個VIN(車輛識別)碼,但更多資訊則分散于交管部門、整車廠、保險公司手中。車的位置資訊,駕駛者的資訊,包括停車位資訊、充電資訊、加油站等基礎設施資訊,則更加碎片化。不少專家認為,這些分散、碎片化的資訊,只有具備可讀性、可共用,才會産生商業價值。如何為這些數據的收集、保護、分享、應用創造更好的環境,也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網際網路+汽車”帶來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是政府必須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行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由於受到舊有管理方式影響,這些領域的發展往往存在很多痛點,一旦觸網,機會更多。比如,在“網際網路+”和汽車電動化轉型時代,汽車可能更多地實行模組化生産,不需要建立龐大的流水線,維修也更加分散和社會化。那麼,我們的投資準入標準是否需要改變?同時,隨著智慧交通的出現以及個人用車方式的變化,傳統條塊分割的交通管理方式也有必要做出調整,才能適應“網際網路+”時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