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品質安全與銷售關口前移

  • 發佈時間:2015-06-25 16:32:5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付連英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19日,北京新發地市場與河南內黃果蔬城正式達成合作意向。新發地市場和內黃果蔬城將通過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全程精心指導種植戶從土壤檢測、品種篩選、育苗種植、田間管理、蔬菜産出標準化生産,保障蔬菜品質,逐步建立農産品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北京新發地農産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在簽約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抓好食品安全,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打出農産品牌,是中國農産品發展的方向。

  産銷對接新模式

  近年來,內黃縣的蔬菜種植面積、産量、品種和交易量均居河南省前列,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將為首都穩定供應農産品提供有效保障。此次,北京新發地市場通過與內黃果蔬城有限公司牽手,有效地將農産品品質安全把控關口前移至産地市場,今後更多新鮮蔬果農産品在産地市場通過專業的安全檢測合格後直供北京,能更加確保首都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據河南內黃果蔬城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大禦介紹,內黃果蔬城經營以蔬菜為主,輔以瓜果及其他農副産品、農業生産資料的現貨交易、期貨交易、人才交易和資本交易。內黃果蔬城將通過“買全國、賣全國”的經營模式、“一卡通”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市場+基地+農戶”的産業模式及農産品認證地理標誌,集中打造綠色品牌優勢、成本凹地優勢和安全保障體系。

  此次河南內黃果蔬城牽手北京新發地,將從食品安全、免檢銷售、集散和保鮮、高端凈菜、資訊共用等七方面深入合作,實現産地準入和市場準入機制的有效銜接,保障從內黃田間地頭到北京百姓餐桌的全産業鏈供給安全。

  新發地市場和內黃果蔬城合作,涉及農産品種植銷售全産業鏈。首先,通過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全程精心指導種植戶從土壤檢測、品種篩選、育苗種植、田間管理、蔬菜産出標準化生産,保障蔬菜品質,逐步建立農産品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産地市場積極引導農民規模化種植、訂單式生産,保障蔬菜供應。

  其次,産地市場利用基礎設施和便利條件,引進大型農産品深加工企業,規範開展蔬菜的精選、凈菜、冷凍、分類、清洗、脫水、提取、消毒、包裝、保鮮等多道工序,將農産品加工成統一化、標準化,樹立起農産品凈菜加工行業的新標準。

  再次,産地市場搭建農産品品質追溯資訊平臺,建設大儲量的氣調保鮮庫,其冷鏈系統可作為銷地市場的保鮮倉庫,一年四季保質保量供應銷地市場,積極發揮産地市場集散流通功能。

  另外,産地銷地市場建立雙向互通服務平臺,實現資訊資源共用,開展訂單式供銷合作,保障蔬菜直供。

  關口前移利民惠農

  據張玉璽介紹,北京新發地是北京的菜籃子,擔負著北京80%的農産品供應。2014年,新發地農産品的交易量1450萬噸,交易額536億元。北京是2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但蔬菜、水果的自給率不超過15%,85%的蔬菜、水果來自全國。每天有46個國家的水果源源不斷地進入新發地市場。走進新發地,不僅能吃遍全中國,而且也吃遍全世界。

  張玉璽認為,新發地與內黃合作,加強蔬菜、水果産銷檢測,建立起農産品品質追溯資訊平臺和雙向互通服務平臺,既有利於保障消費者安全消費,又利於促進農産品銷售。他對新發地與內黃産銷對接新模式大加稱讚,認為這是中國農産品流通的發展方向。

  據張玉璽介紹,我國農産品從解放後進入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解放後到1978年為短缺時代。1978年至2005年為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國家推出一系列政策補貼農産品種植。2005年至今則進入第三階段,即農産品流通階段。這一階段,農産品豐産但農民不一定豐收,銷售比種植還重要。另外,目前中國農産品發展進入三個怪圈:中國政府對農業種植的補貼已到天花板;進口糧食和農産品比國産的便宜;農民務農不能致富。

  在農業發展的種子研發、種植養殖、運輸、銷售四個環節中,農民處於風險最大、利潤最低的第二環節。新發地與內黃加強産銷合作,關口前移,目的就是要保障把農民種植的蔬菜、水果賣出去,與農民共擔風險,共用利潤。這樣才能使農民增收。

  張玉璽還談道,安全農産品是種出來的,農産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今後誰抓住了食品安全,誰就抓住了農産品市場。農産品一定要打出品牌。品牌是中國農産品市場流通的燈塔。有了品牌,農産品才能賺錢。農産品種植還要規模化。台灣靠農村合作組織,把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這種模式是中國農産品種植發展的方向。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