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廈大學子 茶館裏設計“滬港通”
- 發佈時間:2015-06-25 09:32:07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李曉平)昨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總裁李小加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做題為《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新時代》講座中形象指出,“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列車的首發車,而香港就是其第一站。
此次講座是廈大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十週年院慶系列活動之一。
談中國資本市場
對外開放才剛剛開始
李小加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已經開放20多年。作為單體資本市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但是其對外開放才剛剛開始。這二者是不對稱的,這樣的局面具有不可持續性。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起源於國內企業的“走出去”,早在1993年,就有來自青島的第一家企業到香港上市。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大陸企業上市H股,如今香港股市60%是大陸企業。但這種開放是簡單的、單一的,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真正開放過。就是10年前,中國第一次嘗試讓外國人的錢進來,但由於利率沒有完全開放,無法實現真正的開放。
談“滬港通”設計過程
一張紙設計滬港通的核心理念
“資本市場的開放是雙向的,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始於滬港通。”李小加透露説,而這始於兩個廈大人,他和另一位在深圳的廈大校友。他們相聚在深圳的一個茶館裏,拿著一張紙和筆,將滬港通的核心理念、框架制定出來,然後上交國務院,最終得到批復。那麼什麼是滬港通呢,李小加説,簡單説就是香港投資者可以在香港市場買上海的股票,大陸投資者可以在本地市場買到香港的股票。很簡單的一個形式,由於大陸市場和香港市場制度不同,實現起來並不容易。“滬港通就是將兩邊的水降到同一個水準線上,實現兩邊順暢流動。”他説。
談“滬港通”意義
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嘗試
那麼,“滬港通”意味著什麼呢?李小加説,滬港通是中國內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嘗試。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探索,內地從開放貿易、開放企業融資和並購逐步走到了今天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可謂水到渠成。
“滬港通”綜合了目前所有開放措施的主要功能,首次在不改變本地制度規則與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建立了一個雙向的、全方位的、封閉運作的、可擴容的、風險可控的市場開放結構,為制度與規則的逐步改革贏得寶貴的時間與空間。同時,由於跨境資金流動全部是人民幣,所以“滬港通”可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新的加速器,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