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集體資産股改破冰 分享“蛋糕”還要打通幾道關

  • 發佈時間:2015-06-25 06:29:2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淼 趙若言 陳岩

  我省首批農村集體資産股改正在成都溫江區等10縣(市、區)推進,昔日“沉睡不清”的集體家底,變成村民們的共富股權。

  改革先行者在不斷破冰,同時也面臨不少現實困境。分享這塊共有“蛋糕”,難點卡在何處,瓶頸如何破解?記者通過對話“鄉村CEO”,走訪政商學界專家,試圖拉直問號。

  【探路者的困惑】

  一個新群體正崛起于四川農村經濟版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或註冊資産管理公司,昔日農民或村官華麗轉身,成為“鄉村CEO”,帶領村民股東做大集體“蛋糕”,共同發家致富。股改路上,他們有哪些典型困惑與期待?

  出鏡“鄉村CEO”

  廖明德(閬中市普賢街社區村集體資産管理小組組長)謝豐強(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村主任)潘俊良(內江市中區尚騰新村集體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世軍(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

  五大困惑

  1

  資産如何處置

  閬中等試點村在清産核資階段徵求群眾意見時,是“殺雞取卵”一次性賣光,還是“留雞生蛋”經營並逐年分配,難以統一,讓股改深入推動陷入兩難。

  2

  法律缺位

  因缺乏法律依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無法確立。溫江、廣漢試點村“牌牌”挂起來了,卻無法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甚至無法在銀行開戶,溫江、內江市中區試點村通過成立公司入市,又面臨稅費壓力。

  3

  政策乏力

  因在徵地方面缺乏適當分配政策支援,溫江等試點村無法分享土地開發和增值成果,僅通過簡單鋪面出租等方式,“饃饃”難以做大做強,村民無法充分分享集體經濟增值紅利。期待能像沿海等地一樣徵地時按比例留部分土地給集體發展二三産業。

  4

  “話語權”不足

  因在徵地及項目落地時,溫江等地試點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機會直接參與項目談判,與項目方長期深度合作共贏機制沒有建立,無法在日後發展中充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分享項目發展紅利。

  5

  市場風險大

  閬中試點村對未來繼續經營誰來承擔風險表示疑慮,溫江試點村也一直考慮以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投入運營國色天鄉部分遊樂設備,但因擔心風險,董事會始終不敢拿定主意。

  【圓桌訪談】

  受訪嘉賓

  張強(省農業廳副廳長)

  郭曉鳴(省社科院副院長)

  吳遊(省國土資源廳建設用地管理處處長)

  楊雪山(省農村經營管理總站副站長)

  郭唐勇(重慶林聖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

  破解股改難題

  市場主體咋解決?

  國家將修法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

  張強:國家在修訂農民專合社組織管理法時將解決這個問題,擬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社區性合作社形式來認定,解決其法人問題。我省農村集體資産股改試點方案也明確,改革後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治理形式,可由試點縣(市、區)農業部門出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依法辦理相關手續。

  郭曉鳴:這個老問題亟待頂層設計,在立法程式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很多省份採取變通辦法。因此,四川也可以以地方條例形式過渡性解決,化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主體地位這個緊迫性難題。

  集體話語權咋保障?

  要賦予集體經濟談判權、議價權

  楊雪山:隨著農村改革推進,要求集體經濟納入公開市場公平交易,政府部門因此要適度放權,賦予集體經濟組織談判權、議價權等話語權,並充分考慮到利益聯結機制,讓集體和農民充分參與到項目的全産業鏈中去,如倉儲、裝卸等一些延伸性服務需求,變項目落地對立性衝突為參與性共贏。

  郭唐勇:我們的初步實踐證明,農民與企業利益並不衝突,只有讓農民高度參與,才能一心跟企業幹。如我們在內江修農民新村,一開始就讓農民參與,聽取意見,他們才滿意。其次要學會跟農民打交道,把每筆賬都算清楚。最後,通過公司架構保障雙方利益,農民出資源、企業出資金,共同建公司,給農民代表股東席位,財務上分別委派,互相監督,規範運作。

  一賣了之還是持續分利?

  保持集體經濟組織基本形態並保值增值是方向

  郭曉鳴:可以理解村民們的要求,但分光家底,有過不少教訓,這也不是此次改革的目標,改革一個基本方向是保持集體經濟組織基本形態,實現集體經濟保值增值。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讓農民看到長遠,隨著政策放開,集體的土地等潛在財富價值會得到充分釋放,變為持續性財産性收入。

  楊雪山:股改要尊重群眾,但分光肯定不是個好辦法。其實不少農民是擔心村幹部給吃了喝了,同時對未來發展沒信心。所以要引導村民集體觀念和合作經營意識,只要大環境和區位優勢好,建立起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並引進專業管理人才運營,集體經濟就一定能做大做強。

  做大集體“蛋糕”

  如何分享土地增值紅利?

  加快制定留地、留物業安置配套政策

  郭曉鳴:拿地給補償,是非常簡單的政策安排,後遺症很多。其實郫縣等地在土地整理過程中,將原先的土地指標轉讓變為成立集體經營公司自己開發,已類似于留地安置政策。在一些具有區位優勢的地方,如城中村,政府可以探索留地安置等措施,以更完善的制度安排,讓農民充分分享土地未來增值,維護其長遠生計。

  吳遊:我省上世紀90年代就探索過留地安置政策,但實踐中也面臨缺乏統一規劃管理、經營管理能力不高導致資源難以轉化為長期穩定收益等問題。因此不能一刀切,應因地制宜多元化安置。我們將總結各地經驗,加快留地安置制度化,制定留地、留物業安置配套政策,在符合相關規劃基礎上,統一規劃、集中連片,優先在城鎮規劃區、旅遊開發區或工業園區統籌安排用地。同時,我省正積極推進縮小徵地範圍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試點,隨著改革深入,一定會為集體經濟帶來更多紅利。

  集體産業如何創新發展?

  跳出簡單出租低端發展模式

  郭曉鳴:一些成立較早的集體股份經濟組織現在面臨發展困境,是因為其從事的基本是傳統業態,如出租鋪面、寫字樓,靠租金過日子,必須跳出簡單店舖出租低端模式,向新業態轉型升級。像溫江天鄉路社區正在考慮引進健康養老中心。

  郭唐勇:簡單流轉土地搞種植養殖,附加值較低。農民務工收入增幅有限,但財産性收入潛力巨大。因此,企業要做好集體資産重組、升級、包裝。如農房出租,每月10元一平方米就不得了,但升級成超市,租金至少漲到30元。如果再通過環境打造、發展旅遊地産,整體包裝,同樣一片地,價值就是幾十倍地增加。

  市場風險如何破解?

  多元舉措降低規避風險

  楊雪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風險,其實與其他任何市場主體面臨的是一樣的,都需要充分決策評估和判斷。要公開透明,首先避免人為風險,同時,拿出充分的發展方案,説明項目增長潛力,説服村民股東,建立起風險預警防範機制。同時,從原先依靠農民型村幹部到依靠職業經理人來專業化運營,降低風險,增加收益。

  郭唐勇:風險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降低規避。首先是村集體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市場機制和法律來規範經營行為,從而規避農民利益被工商資本侵佔的風險。對於市場風險,我們通過專業化理念評估和操盤,並讓農民充分知曉並參與,並且通過將利益前置,雖然我們的項目還未盈利,但已將100萬元分紅提前兌現給農民,讓他們吃下“定心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