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産試水股份化 重慶農民收入有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2-26 15:39:4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童家橋村第一個享受到了農村集體資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紅利。過去三年,村集體資産管理公司累計分紅800多萬元,最多的一戶分到接近4萬塊錢。
童家橋村毗鄰主城區,廠房、門面等租賃收入穩定。目前,該村集體資産管理公司估值達到了7000多萬元,不僅連續三年分紅,還投資建設了一個工業園區。
從2014年開始,作為農村改革重要內容的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在全國層面開始試點推進。在不少專家眼中,這一改革正努力讓農民在農村的“死資産”變為“活資本”,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農民財産性收入有望出現新增長點。
“長期以來,財産性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比例很低。以重慶為例,財産性收入佔比不到3%。”重慶市農委主任夏祖相説,在務工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短期內難以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通過推進集體資産改革,有效盤活閒置資産,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村集體資産實行股份化改革之後,成效初步顯現。重慶九龍坡區共和村實行村集體資産股份化改革後,年均分紅總額達上百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分紅300元。村民劉純祥家一共有107股,按照每股20元的標準,能分2140元。
按照共和村集體資産分配方案,村內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還可從村集體經濟中獲得1000元的生活補貼。
採訪中,不少村民告訴記者,股份化改革之後,大家不再是集體資産概念上的主人,而是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股東。現在人人都關心集體資産的運作情況,希望企業做大做強,從而獲得穩定的資産收益。
九龍坡區西山村村民羅熙説:“集體資産股份化後,我家每口人都拿到了《集體資産股權證》,有股就能分紅,多股就能多分,這就吃上了‘定心丸’。如果我們一家人進了城,改了戶籍,股東的身份還是變不了。”西山村還成立了村務監督小組,集體經營收入、支出每筆錢,都要會計解釋清楚,算清賬目。
目前各地集體資産存量巨大,“億元村”也不鮮見,但受到集體資産産權安排相對滯後的影響,有些農村集體資産處置不透明、不公開,引發了基層腐敗等問題。在基層群眾看來,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化改革,有助於建立現代經營制度,使資産在陽光下運營,接受群眾監督。
記者採訪還發現,由於農村集體資産改革牽涉面廣,直接涉及農民利益調整,改革難度不小。例如,在一些大城市近郊農村,在村集體資産股權量化改革試點過程中,不同群體利益訴求不一,也引發了一些矛盾:有的人徵地“農轉非”已多年,擔心自己沒有集體資産收益分配的資格;有的農民關心股權量化時,自己收益如何測算,利益是否受損;有的人關注村集體收益到賬情況如何、分配是否透明等。
重慶市農委經管處處長黃君一認為,穩妥推進集體資産量化確權改革,要在保障農民利益前提下,在成員資格確認、量化股權、收益分配等關鍵環節,嚴格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才能使群眾最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