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藥也能快遞配送

  • 發佈時間:2015-06-25 05:46: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基層公共醫療基礎薄弱、服務跟不上,是“看病難”的重要原因。如何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有效緩解“看病難”?江蘇省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參考。

  在家門口看病、網上掛號、專家遠端診療、有病找“家庭健康顧問”……隨著這些看病方式變成現實,“看病難”得到了有效緩解。江蘇將醫療衛生服務重心不斷向基層下沉,讓老百姓實實在在體驗到了更加便捷的就醫服務。

  飲片集中配送:

  構建“虛擬藥房”

  到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看病,不必候診、排隊掛號,醫生開好方子,不用患者自己煎熬,甚至不用在醫院等候代煎,只需回家等快遞將煎好的中藥送到府。以這樣的方式看中醫、吃中藥是不是沒有想像中那麼麻煩?

  實行中藥飲片集中配送後,這一切正在蘇州變成現實。在婁門街道婁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蘇州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蘇州姑蘇區是中藥飲片集中配送的試點,隨著試點的推廣,服務愈加完善。

  中心負責人介紹,過去基層醫療機構開設中醫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一個中醫科不僅需要中醫師,還要有藥師、診室、藥房、煎藥室和研磨打粉、熬藥等設備,而目前常用的中藥就有1077味,一個中藥房至少需要配備400味以上才能滿足醫師開方的需求,以上條件都具備才能完成看病、抓藥、煎藥的全過程。社區診所或衛生服務中心一般門診量都不大,配備和維持這樣一個五臟俱全的“麻雀”,每年的開支要增加50萬元左右。這就造成一方面中醫服務在基層生存艱難,另一方面患者養生、保健、治病的需求難以滿足的局面,致使基層中醫服務呈現出萎縮態勢。

  中醫藥的優勢在於基層,醫改的重點也是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因此,充分提高中醫在基層的服務能力,對順利實現醫改目標非常重要。

  怎樣才能揚長避短,讓基層中醫服務“輕裝上陣”?蘇州抓住了飲片配送這個“痛點”。從2013年底開始,蘇州試點開展中藥飲片集中配送工作——基層醫療機構與中藥飲片生産企業簽訂協議,建立配送管理資訊平臺,由中藥飲片生産企業通過物流配送,將飲片或代煎劑在規定時間內配送到指定地點。

  天靈中藥是蘇州一家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老字號,現在承擔著為姑蘇區23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虛擬藥房”的任務,總經理李建華告訴記者,他的藥房現有1000多種飲片,完全能夠滿足開方的需要。

  有了“虛擬藥房”,只需一位中醫坐診,為患者診斷後即在“醫生工作站”資訊系統內書寫電子病歷。開具的電子處方直接傳至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電子處方傳送到天靈中藥的資訊平臺,接到電子處方後,天靈中藥會有藥師審方,並進行配藥和代煎,之後將代煎好的中藥配送到社區醫院,患者第二天來拿藥即可,未來還將開展快遞到府服務。這樣做集中了資源,降低了成本,而且能夠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就醫。

  試行集中配送前,姑蘇區僅有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中藥房,通過實施中藥飲片集中配送,目前,姑蘇區的27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經都能提供中藥飲片服務。

  “3+X”:

  提供“家庭健康顧問”

  在鎮江市京口區健康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看病的魯大爺告訴記者,他今年75歲,家住附近,因患有高血壓,需經常跑醫院檢查,他一直選擇到服務中心就診,而不是離這不遠的兩家三甲醫院。“大醫院人多,這裡離家近,費用又不高,而且還有一直給我和老伴看病的熟悉的醫生,非常方便。”

  像魯大爺一樣,慢性病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鎮江已經成為居民的普遍選擇。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量佔了鎮江全市的54.15%。因為兒科、老年慢性病人一般得的都是常見病,而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報銷比例上還優於三甲,所以吸引了患者“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

  “看病難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資源分佈不均衡。如果什麼病都跑大醫院,那麼再建幾個三甲都不夠。”相關負責人認為,看病難的“病根兒”在於基層公共醫療薄弱。“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將慢性病和常見病防治引導到基層去,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醫療的力量。”

  在健康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候診大廳,墻上一張“3+X家庭健康責任團隊”,每個街道、住戶都對應著醫護人員的名字和聯繫方式。鎮江市衛生局局長孔漢良告訴記者,在轄區內民政網格的基礎上,重新劃分的58個公共衛生服務網格,形成了一張社區衛生服務醫務人員沉底的基層網,“3+X”家庭健康責任團隊就按網格進行分工。“3”是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組成;“X”是由大醫院專家、護士、醫學院學生、街道居委會、黨團員和志願者等人員組成。“3”主要以居民健康管理為主要工作職責;“X”則可以根據自身工作資源優勢,協助團隊開展病患的“個性化”服務,如幫助居民選擇適宜的就醫方式、提供健康諮詢指導、上級醫院預約服務等。

  “每個團隊每週用於到府服務的時間不少於3次,服務內容包括到府隨訪、家庭病床、預約服務、線上交流等,這樣就與社區居民建立了相對固定、和諧的熟人醫患關係。”在這種“家庭健康顧問”模式下,居民如果出現病情,可以直接找自己對應的醫護人員,如果病情較複雜,醫護人員還可以提供諮詢、分診、導醫服務,將大醫院專家的聯繫方式直接提供給患者,並幫助掛號。而且,因為關係固定,醫護人員對自己分管的病人的情況也比較熟悉,往往也會提出恰當的治療方案和建議。目前,鎮江參加“3+X團隊”的全科醫師已有1000多人。

  智慧醫療

  家門口看專家

  在擁有“名院、名科、名醫、名方”優質資源的江蘇省中醫院,日均門診量都在15000人以上,但是記者在醫院裏並沒有感覺到擁擠和排隊。院內亭廊相連、桃紅柳綠,井然有序。

  院長方祝元介紹説,這是得益於科學的管理和資訊化系統的應用。每日2000多人手機APP掛號、5000多人網上掛號,還有院內的自助掛號系統和12580預約掛號,大大分流了窗口掛號的壓力,縮短了患者的等候時間。

  智慧醫療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提高了就診預約服務效率,還大大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共用。

  在4G遠端會診中心,江蘇省中醫院的會診專家正在應睢寧中醫院的請求,通過視頻為一位疑難病症患者診療。睢寧中醫院的醫師提供了所做檢查結果和影像資料後,通過再成像技術和螢幕硬拷貝技術,患者的胸片、CT清晰地呈現在大螢幕上,江蘇省中醫院的會診專家經過認真查驗、分析,在詢問了患者病症之後,對病情作出了基本判斷,並給出治療建議。

  遠端醫療會診是指在醫療機構之間,運用電腦、通信和多媒體技術,採取網路視頻、音頻同步的方式,由被申請醫院的會診專家為申請醫院醫生提供對患者的病歷分析、病情診斷,進一步確定治療方案的醫療諮詢服務。“基於4G技術的移動遠端醫療系統,還可以實時指導醫生現場做手術。”江蘇省衛計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陳亦江説。

  “醫院在現有移動查房的基礎上,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超高清85英寸屏的4G遠端會診中心,開通了與周邊醫院的遠端會診、遠端預約掛號等多種功能。”方祝元介紹説,目前省中醫院已經與周邊28家縣(市)級中醫院建立了“醫聯體”雙向協作關係。

  “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為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江蘇省中醫院與各成員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雙向轉診機制,在“南京都市圈”牽頭組建的“醫聯體”已有成員30多家,有效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合理流動,緩解了醫患矛盾。而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在構建“醫聯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