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物助力戒毒
- 發佈時間:2015-06-25 05:46:5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沒有毒品的世界很美好。”今年6月2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第28個“國際禁毒日”,今年6月也是我國第5個“全民禁毒宣傳月”。毒品,這個讓很多人痛恨不已甚至談之色變的物品,眼下再度回歸公眾視線,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儘管多年來呼籲抵制毒品,當前國際毒潮依然持續氾濫擴散,國內毒品問題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國際國內毒情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我國毒品形勢十分嚴峻複雜。
2015中國禁毒報告顯示,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始終按照“以人為本、依法管理、科學戒毒、綜合矯治、關懷救助”的原則,全力做好吸毒人員排查登記、管控戒治和康復救助工作,一大批吸毒人員回歸社會、走向新生,有效減少了毒品社會危害。禁毒資訊化、執法規範化、禁毒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禁毒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工作穩步推進。禁毒情報技術中心和國家毒品實驗室建設步伐加快,禁毒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
是誰讓他們成了“癮君子”?關於戒毒,目前有哪些主要治療藥物?如今對禁毒機制研究我國又有何重大進展?圍繞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在禁毒機制方面頗有研究,並榮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相關專家。
本質:代償性適應
上海吸毒人員以每年10%的速度激增,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7.8萬。這是近日上海市禁毒委員會公佈的一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
吸毒人數驟增的上海不是孤例。據《2015中國禁毒報告》,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登記吸毒人員295.5萬名,新發現登記吸毒人員46.3萬餘名。有專家估計,加上尚未被查獲的成倍隱性吸毒人員,預計實際吸毒人數超過1400萬名,超過人口總數的1%。
值得注意的是,“在冊”吸毒人員中,濫用阿片類毒品人員145.8萬名,佔49.3%。阿片類毒品,指從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鴉片、嗎啡及人工半合成的海洛因等毒品。
“相關調查顯示,每個成癮的吸毒者一天需花費100到1000元不等的毒資,全國每年僅直接吸毒支出高達數千億元,間接損失超過萬億元。”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錦告訴記者。
經濟損失僅是一方面。更糟糕的還在後面。根據有關統計,近年來因吸毒引發的肝炎、結核和艾滋病大量傳播,隨之而來的治安和刑事案件源源不斷。
吸毒的危害不言而喻,有人會問,“為何不能狠狠心、咬咬牙把毒癮戒了?”事實上,戒毒並非很多人想像的那樣簡單。
業界有句話,一朝吸毒,終身想毒,一生戒毒。“上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就將毒品成癮定義為一種慢性復發性的腦疾病。科學家發現,毒品成癮涉及學習、記憶、情感、動機、控制和決策等一系列高級神經活動,其神經生物學本質是代償性適應,即毒品長期作用下,機體的生理機能和生化過程發生了一系列改變,出現一種特殊的病理狀態。”李錦介紹。
科學家研究發現,從生物學角度看,蠕蟲到人類雖然其進化相差數億年,但都能對毒品成癮,他們在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練就了一種能辨別內外環境中哪些刺激信號有利於或不利於種族延續和個體生存,以獲得趨利避害的能力,並將其長期記憶,遺傳給下一代。
不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存在於中腦的多巴胺通路是機體具備這一功能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凡有利於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的內外環境刺激均能增強中腦多巴胺通路功能,産生欣快感,而形成記憶。阿片類成癮物質恰恰就能模擬這種刺激,通過增加多巴胺的釋放,使吸毒者産生欣快感,從而引起機體成癮。”李錦進一步解釋説。
難點:高復吸率
既然如此,怎樣擺脫毒品?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寧告訴記者,對毒品成癮的治療方法是戒毒,戒毒由脫毒、防復吸、回歸社會3個有機聯繫的環節構成。
“對吸毒者來説,生理脫毒容易,但防復吸卻是一道世界難題。”吳寧坦陳。對此,長期從事毒癮研究的李錦亦深為贊同。“毒品之所以可怕,就在於一旦染上很難擺脫。脫毒治療很易,但不久鋻於種種因素吸毒者又會陷入戒了吸、吸了戒的怪圈。”李錦説。
擔憂並非多餘。日前,上海市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鄭偉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透露,2014年上海市共查處吸毒人員22722人次,其中6成是復吸。而據有關臨床統計,一旦吸毒成癮,經脫毒治療後半年復吸率高達95%以上。
高復吸率,無疑是戒除毒癮需要制服的頭號“敵人”。不過這不意味著人類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隨著對毒品成癮神經生物學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就醫學生物學而言3大原因導致毒癮難以根除,強烈的心癮、軀體依賴和稽延症狀。“一般而言,多數戒毒者在接受強制戒毒治療後,對毒品基本可以擺脫軀體依賴,但稽延症狀還會殘留,比如不想吃東西,睡不著覺,焦慮甚至抑鬱,這是導致復吸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吳寧分析説。
針對這一難題,起先開出的治療藥物是納曲酮。吳寧告訴記者,納曲酮作為一個阿片受體阻斷劑,它能佔據阿片受體,卻不能激活。如此一來,便阻斷了阿片類毒品與阿片受體結合,導致吸毒者無法産生快感,待納曲酮完全搶佔阿片受體後,再吸毒要麼沒感覺要麼更難受了。
但納曲酮並非理想的防復吸藥物。臨床實踐顯示,納曲酮雖自身不成癮,可對心癮和稽延症狀無效,因此吸毒人群中大概有30%的人能接受它,而這其中半年之內不復吸的比例只有30%,換句話説,只有9%的戒毒者能因納曲酮治療獲益。
如何讓更多癮君子遠離毒品?李錦課題組中的萬文鵬、李建華等教授最早向國家提出對阿片成癮者開展美沙酮維持治療的建議,並在國內建立了美沙酮長期維持治療方法。
美沙酮,當前戒毒防復吸的首選藥物之一。它的優勢在於,服用後吸毒者能降低對海洛因等毒品的心理渴求,一定程度上改善吸毒人員的正常生活,降低海洛因消耗量、減少毒品犯罪、減輕因靜脈注射吸毒導致的HIV感染。
實踐表明,通過美沙酮治療輔以心理、行為干預等,矯治毒品成癮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國3年未復吸人員達到100.8萬名。
不過,根治毒癮要走的路還很長。“當前國內外臨床上使用的治療藥物均以阿片受體為靶標,如美沙酮、納曲酮,但其療效還不甚理想。”李錦表示。
在他看來,美沙酮雖然對阿片成癮之心癮、稽延症狀和軀體依賴有效,但其致欣快效應不如海洛因等來得強烈,很多吸毒者常常吃著吃著就中斷了。而且,同海洛因一樣,在藥理學本質上美沙酮也是阿片受體激動劑,是一種替代療法,即“用一個合法毒品替代一個非法毒品”,若以人類徹底戒除阿片成癮為指標,美沙酮長期維持治療是無效的。
李錦認為,防復吸藥物至少應具備自身不成癮、對心癮有效這兩個特徵,而理想的防復吸藥物還應對稽延症狀和軀體依賴有效。
發現:新候選藥物
以這一世界性難題為攻克目標,1996年起李錦開始了相關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歷經多年不懈努力,由其領銜的課題組發現了一條新的阿片成癮調節機制,並找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抗阿片成癮候選靶標,研發出新候選藥物。該項研究成果榮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對毒癮研究而言,它的意義何在?“我們發現胍丁胺-咪唑啉受體系統對阿片成癮的調節作用,提出阿片功能調節劑的概念。這是繼發現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經遞質系統之後的又一個新的阿片成癮調節系統,開闢了吸毒成癮機制研究和防復吸藥物研發新方向。”吳寧向記者解釋。
當然,更重要的是,以發現的新阿片成癮調節機制為基礎,他們又發現一個新的防復吸候選藥物靶標——I1-咪唑啉受體,並據此研發了抑制毒癮渴求的理想防阿片復吸候選新藥——胍丁胺。
“經國內外實驗反覆證明,胍丁胺本身無致軀體和精神依賴潛能,同時還可抑制阿片精神依賴的形成,對阿片吸食者的軀體依賴和稽延症狀都有明顯療效。這意味著胍丁胺具備理想的防復吸藥物的特點,有可能在將來為解決吸毒問題提供新的有效的醫學干預手段。”吳寧表示。
據了解,目前這些成果已完成全部臨床前研究,並獲得國外學者認可,“胍丁胺是抗阿片成癮全新候選藥之一,具有良好治療學前景”。不過,作為項目負責人李錦強調,目前胍丁胺還僅僅是一個完成臨床前研究的候選藥物,它對人體預防阿片復吸的療效需要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來驗證。
在做好上述基礎研究的同時,課題組還創建了2個醫學—心理—社會綜合康復模式。如今,這一模式已在湖南、上海、雲南的6個社區試點應用,防復吸成功率提高到65.4%,犯罪率由6.2%降低到1.6%,就業率由22.4%提高到50.8%。
對於未來的研究方向,李錦介紹,近年來以冰毒為代表的新型毒品上升勢頭迅猛,在藥物成癮者中接近半數,而在這個領域我國的欠賬更多,需要更多深入研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