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時期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新變化

  • 發佈時間:2015-06-25 05:46: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不僅創造和催生了我國企業“走出去”新的業態和方式,也對相關的政策和監管體系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專項扶持、動態監管、標準建設,助推企業“走出去”

  在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我國企業“走出去”成績斐然。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實現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網際網路資訊技術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中,引領各行各業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一方面創造和催生了我國企業“走出去”新的業態和方式,另一方面,也對我們的政策和監管體系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

  傳統地理界線被打破

  一般來説,傳統企業“走出去”往往需要跨越地理界線,通過綠地投資、跨國並購、合資經營、工程承包、實施戰略聯盟等方式,將資金、設備、人員等要素帶出國門,實現對外投資與合作。即便是服務性企業“走出去”,也需要通過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代理等商業存在形式提供服務。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文化商務、資訊服務、軟體開發等類型的企業則往往可以借助網際網路“就地出海”,突破地理空間距離的限制,對目標國家和客戶提供資訊、金融和商貿等多項服務,實現新形式的企業國際化。如,依託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新浪網、人民網等網路媒體向全球提供中國的新聞和資訊;阿里巴巴和財付通通過網際網路提供跨境交易和支付服務;北大方正和北斗直接出口産品,通過網路向全球用戶提供服務。這些通過網際網路實現“走出去”的企業,改變了傳統企業“走出去”的固有模式,在沒有生成對外直接投資的情況下,創造性地實現了國際化運營,形成了企業“走出去”的新業態。

  資訊化需求日益突出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走出去”同樣存在資訊化方面的新需求,主要體現在“走出去”企業的母公司與海外子公司之間跨地區的網路互通互連和業務協同管理方面,即建立企業虛擬專網和企業資訊系統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如,物流行業企業“走出去”,跨國供應鏈管理和多式聯運是我們目前最大的軟肋,其基礎就是資訊化技術和網際網路運用能力。以中遠物流為例,中遠集團正在積極實踐“走出去”,在國外進行投資。目前,中遠物流數據中心已採用了較高的頻寬在國內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專網,但全球性業務對國外數據通信的網路壓力依然不小。如果國內的網路通信企業“走出去”,通過建立我國自己的網路支撐平臺,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為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提供技術支援,既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又能實現暢通和高品質的數據服務,將會極大地促進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政策規定要與時俱進

  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國企業“走出去”受困于標準與監管的制約,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3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內外有別。以銀行卡為例,目前國內金融IC卡遵循的規範與國際公認的統一標準存在部分差異,銀行卡檢測認證面臨一定困難。同時,境外市場無法解析中文字符,對國內産品的海外推廣也造成一定障礙。二是産業監管滯後發展。三是考核評價體系不盡科學。我們往往對“走出去”的企業,特別是央企對外投資回報提出嚴格要求,更為關注短期和單個項目投資回報。但一些企業的投資回報期長,受當地運營環境影響大,這種考核評價體系不利於企業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進行海外投資。

  我們要密切關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走出去”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妥善應對隨之而來的新需求、新挑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專項扶持。建議統籌設立項目資金,支援網際網路核心技術研發與標準制定,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提升網際網路、資訊安全等領域的項目佔比,借此搶佔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制高點,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二是動態監管。重點制定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法律監管規範,建立健全國際網路安全與資訊監測體系,加強網路安全預警服務,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水準。三是標準建設。核心是在立足我國標準本土化的基礎上,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解決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互認與對接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