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五年,上海市民還有哪些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6-25 04:29: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圖文統籌 徐蒙 本報記者 徐蒙本版製圖 鈺珹

  “十二五”收官之年,上海“十三五”規劃正在緊張編制中。“開門辦規劃”是上海“十三五”規劃編制的最大特點,除了企業、高校、專業人士的建言獻策,上海市民對未來五年城市發展和生活有哪些期待?

  日前上海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就“2020年上海城市發展和生活變化希望”的話題,圍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和創新城市等5個方面展開,成功訪問了2013位16歲-80歲的上海常住居民。

  期待進一步

  提速降費

  雖然上海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擁有無線網路的覆蓋,家庭上網和移動端訪問網際網路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但面對與日俱增的上網需求,市民對網路提速降費仍有很大期待。

  調查表明,在智慧城市網路基礎服務方面,期望到2020年寬頻費用明顯降低、寬頻速度大大增加的被訪市民分別佔36%和31.7%。對寬頻速度和能夠接入無線寬頻的需求,年輕人格外看重。中青年選擇到2020年寬頻速度大大加快的比例為37.5%,比老年人高十多個百分點。另外,到2020年,希望上海公共場所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的市民佔87.2%。

  市民除了期望智慧城市基礎加強完善,也希望享受更多基於智慧互聯的新應用。調查顯示,到2020年,希望家用電器能夠換成和網路連結,並實現智慧控制的市民佔73.8%;對於到2020年是否願意嘗試遠端診療服務,表示願意在身體不適時參加的佔72.2%。其中高收入人群對智慧家電和遠端醫療的需求都明顯高於其他人群。這表明未來五年,這些智慧城市應用在上海將有充足的市場空間。

  選擇“候鳥型”養老

  比例高於機構養老

  截至2014年末,上海戶籍人口60歲以上老人約佔3成,已跨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養老方式的選擇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

  調查表明,市民期望的養老方式凸顯多樣化。到2020年市民期望的養老方式,認同居家養老的比例較高,為41%;其次是社區養老,為26.9%。

  統計結果中令人意外的是,排在第三位選項並非養老院,而是“候鳥型”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異地養老新模式,選擇候鳥型養老的市民為15.4%,比選擇機構養老的比例高0.2個百分點。

  上海目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助老服務社分別有224家和175家,養老機構和老年醫療機構床位數共計12.03萬張,再加上正在探索的“9073養老模式”(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7%的老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人依靠機構養老),這些都與市民養老需求新變化有較明顯差距,值得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許多養老機構“一床難求”,但基於城市文化和老人習慣,上海市民對養老機構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調查結果也表明,在市民多樣化的養老方式期望下,上海應積極引入市場力量,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渠道和資源,在政府做好“保基本”的前提下,多用市場手段解決養老難題。

  混合動力車 選擇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市民期盼未來五年中上海環境繼續改善,霧霾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對於發展新能源、公交出行等改善城市環境的舉措,絕大多數市民持支援態度。

  汽車尾氣排放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對2020年家用汽車的動力選擇問題,選擇混合動力汽車的市民佔47.2%,選擇電動汽車的佔37.8%,兩者合計佔85%,説明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受市民青睞。選擇傳統動力的市民比例僅為7.8%。

  分收入看,在對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選擇上,“5000元”是一個較為明顯的分水嶺。相比較而言,5000元及以下收入群體選擇電動汽車的比例高於5001元及以上群體,選擇混合動力汽車的比例則低於5001元及以上群體。

  到2020年,上海軌道交通規劃設計里程將超過800公里、509座車站、21條線路,同時優化地面公交線網和樞紐佈局,實現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的便捷換乘。當問及2020年如果公共交通足夠發達方便,您是否願意將公共交通作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並放棄開車上班,選擇會放棄的市民佔87.6%。

  調查顯示,多數市民願意使用清潔能源,並願意承受因此帶來的支出增加。到2020年,為了使用清潔能源而需要額外增加電費支出,表示願意的佔67.1%。

  更多人希望

  搬家到郊區

  住房是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對於到2020年是否希望在居住方面得到進一步改善,95.2%的市民給出了肯定答覆。其中合計52.9%的市民希望裝修住房、改善居住小區物業管理;23.9%的市民希望搬到郊區新城居住;16.3%的市民希望在市中心購房。

  總體來看,希望搬到郊區新城的市民多於在市中心置業的市民,主要是由於上海市郊的發展和郊區居住條件較好、軌道交通完善和汽車普及。而受限購和高房價影響,更多市民希望改善原有住宅的居住條件和環境。

  分收入看,高收入群體更傾向購房,而其他收入群體相對傾向裝修現有住房或改善居住小區物業管理,表明不同收入群體在改善居住條件方面的傾向存在差異。

  分年齡看,老年人改善居住小區物業管理的需求最高,為47.9%,比中青年高13.1個百分點。老年人希望搬到郊區居住的比例最低,為13.2%,比中青年低13.4個百分點,這可能與郊區醫療衛生等相關配套服務不如中心城區有關。另外,中青年希望在市中心購房和搬到郊區新城居住的需求最高,合計比例為46.7%,比老年人高19個百分點。

  智慧財産權是培育 蘋果華為的“土壤”

  目前,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已成為國家戰略。而創新不僅是企業、高校的事,普通市民對上海的創新也高度關注。

  一座城市的創新,首先來自創新文化的積澱,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當問及2020年是否希望上海有更多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等公共文化設施時,表示需要的市民達91.2%,不需要的為5.5%,無所謂的為3.3%。

  教育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上海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就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當問及未來上海如何建設“哈佛”、“康橋”一樣的國際一流大學,市民意見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抓學生水準,即學生畢業要寬進嚴出,保證品質,選擇該項的市民佔53.9%;二是抓教師水準,即教師要全球招聘,國際水準,選擇該項的市民有21.9%。

  上海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有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對於未來于上海産生像“蘋果”、“華為”一樣有全球影響力高科技公司最為關鍵的點是什麼,認同保護智慧財産權最重要的市民最多,選擇比例為51.2%,遙遙領先於改善引進人才的生活條件、市場能管的儘量讓市場管、讓創新企業能夠融資等選項。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面智慧財産權保護已經深入人心,同時國內智慧財産權保護確實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人們普遍意識到這是影響創新企業成長、創新成果涌現的短板和瓶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