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南早稻生産形勢總體向好

  • 發佈時間:2015-06-24 16:5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湖南是我國早稻生産第一大省。今年以來,湖南各級各部門緊緊圍繞“轉方式、穩面積、提單産、優品質、增效益”和糧食總産600億斤總目標,大力推動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全省早稻生産總體形勢向好。

  ——面積穩中略增,結構不斷優化。據湖南省農委農情調度,今年全省早稻面積2210萬畝,比去年增加30萬畝,增長1.4%。今年早稻面積增加,主要原因一是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及發展規模經營,減少了耕地拋荒,擴大了雙季稻面積。二是棉花種植面積大幅調減,比去年減少30多萬畝,調減後主要擴種早稻為主的糧食作物。各地針對生産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優質稻生産,優質稻生産面積穩步擴大。

  ——有效穗增加,單産有望提高。今年早稻基本苗插得足,拋栽後氣溫高、日照足,返青分蘗快,豐産苗架形成早,禾苗長勢好。雖然5月以來強降雨頻繁、日照減少,對幼穗分化有些影響,但總的看,今年早稻生長期間的天氣比較正常,對早稻生産較為有利。據調查,今年早稻每畝平均有效穗數比去年增加3.6%,穗平總粒數比去年平均減少2.5%,如果後期天氣正常,結實率、千粒重不低於去年水準,預計早稻單産有望提高1%。

  ——集中育秧面積擴大,科技支撐作用突出。以高産創建、集中育秧、機械化生産為重點的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覆蓋率不斷擴大。全省各種形式的早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積達到1200萬畝左右,佔早稻面積的50%左右。糧食作物高産創建、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力度加大,全省落實早稻高産創建1000萬畝,比去年擴大120萬畝,早稻綠色增産模式攻關示範面積達到150萬畝,比去年增加130萬畝。在70個縣市區開展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範,早稻完成機插秧面積750萬畝,機插秧同比提高20%以上。

  ——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生産組織化程度有所提升。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有力促進了種糧大戶、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涌現出許多全程或半程保姆式服務等新型社會化服務模式。今年全省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4萬個以上、新增1萬個。農作物專業化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突破1800萬畝,其中水稻將突破1600萬畝,早稻專業化、社會化育秧服務面積達到了340多萬畝,同比增長了50%。

  湖南省反映,當前早稻生産存在的問題:一是稻米銷售困難。由於我國大米價格明顯高於東南亞等國家的大米價格,價差高的達到800元/噸,致使大米進口量大幅增長,走私猖獗。不少縣市區均有東南亞等國家低價大米銷售,拉低了本地大米價格。二是災害威脅增大。受厄爾尼諾影響,湖南省發生大洪水的幾率非常高,對農業生産不利。由於近期降雨增加,日照減少,濕度增大,致使早稻稻瘟病、紋枯病比較嚴重,病蟲危害威脅大。

  目前,湖南早稻即將進入灌漿期。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一週江南大部晴熱少雨,利於早稻灌漿成熟。各級農業部門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強化指導服務,狠抓措施落實,全力奪取早稻豐産豐收。一是強化後期管理。加強分類指導,科學調控肥水,及時追施穗粒肥、合理淺水灌溉,促進早稻早稻穗粒數和千粒重的形成。二是強化病蟲害防控。制定完善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控預案,加強監測預警,開展統防統治,適時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害損失。三是強化防災減災。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特別是關注颱風和暴雨天氣,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制定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措施,確保早稻正常生長髮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