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風險來襲 中國乳業經歷轉型期陣痛
- 發佈時間:2015-06-24 14:19: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並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中國部分地區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現。記者近日在山東、陜西等地採訪發現,由於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陜西省榆林蒙靖牧場養殖戶閆喜利説,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後已告知,因原奶過剩不再續約。現在周邊幾家牧場十幾噸的鮮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價格賣給“奶販子”,為了讓牧場經營下去,只能殺掉一部分牛。
記者在山東省齊河縣見到奶農牛繼芳時,他正滿面愁容地在電話裏和乳企討價還價。始終低位運作的生鮮乳價格,讓牛繼芳從2014年11月至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從4月1日開始,連著幾十天了收購價都是每公斤1元,比礦泉水還便宜”。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處處長李流航説,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到今年第17周,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遠低於每公斤3.5元的綜合成本價。其中,小散戶受衝擊最為明顯,牛奶收購價最低可達到每公斤1元,毫無盈利可言。
虧損嚴重是養殖戶“倒奶賣牛”的主要原因。山東省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説,中國奶業發展時間短,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不夠完善,飼養成本高、單産水準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這一現象同樣存在於在陜西、河北等地。河北省行唐縣畜牧局奶源管理辦公室主任蓋連義説,目前企業收奶品質標準提高了,原有養殖模式達不到乳企提出的標準,有些奶戶被迫賣牛退出市場。
此外,記者了解到,奶價大幅下降還與進口奶粉大幅快速進入相關。據介紹,去年以來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噸國産奶粉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轉向更多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2014年1月至11月,中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長20.2%,奶粉進口快速增長,加上2014年國內生鮮乳産量增長5.2%,造成奶源過剩。
面對始終低位徘徊的奶價,一些養殖戶表示,近三年內想要恢復盈利或是實現“報復性”反彈十分困難。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説,奶價下滑預計要持續到年底前後,能出現實質性的止跌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由於生産難以維繫,很多養殖戶的原奶失去了下家,無合作關係的奶源只能找出路賣給“奶販子”。更有甚者,養殖戶自己加工一下就賣到市場,帶來很大安全隱患。
專家指出,奶源過剩引發的“倒奶殺牛”,暴露出奶農與奶企間關係失衡,奶農的弱勢地位,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凸顯中國乳業遭遇轉型期陣痛。
山東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鵬説,在此次市場波動中,小散戶是主要受衝擊對象,應適當利用市場調節,淘汰部分落後産能。同時加大對優勢産能的扶持力度,鼓勵地區內的小散戶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從而提升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
針對如何提高奶農對企業的議價能力,濟南市佳寶乳業有限公司經理趙鯤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檢測制度,實現原奶生産的優質優價原則。“現在生鮮乳品質什麼樣,指標什麼樣,都是以乳品廠的檢驗結果為標準,奶農對定價、乳品品質話語權很小。”趙鯤説,在這樣不科學的“遊戲規則”下企業和奶農展開博弈,大多數養殖戶,將難以繼續生存。
“中國奶業正由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型,但轉型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牛奶生産成本偏高、盈利空間小、國際競爭力弱等。”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認為,這些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奶業發達國家也都曾經歷過,因此要借鑒學習國外奶業的先進經驗,全面提升中國奶業素質。此外,要積極扶持奶牛大戶及奶農合作社發展,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和整體競爭力,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引導中國乳業向現代乳業轉變。(采寫記者:姜剛毛振華 杜斌 王麗麗 周琳 葉婧 郭雅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