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塔昌 從烈火金剛到美麗村莊

  • 發佈時間:2015-06-24 08:31:02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徐一豪

  6月9日上午,海南省革命老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現場會在海口市瓊山區塔昌村召開,此次現場會旨在推廣紅色村莊脫貧致富的“塔昌經驗”。

  作為“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搖籃,海南省革命老區在艱苦鬥爭的日子裏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長期以來,受制于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和發展基礎等因素,革命老區村莊的發展與一些發展較快的村莊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基礎設施落後、生態環境脆弱,産業結構單一成了限制發展的桎梏。在全省新十年扶貧開發規劃中,仍有366個貧困老區村和66個特困自然老區村被列入其中,分別佔全省貧困村和特困自然村的61%和44%,老區貧困人口近29萬,佔全省貧困人口53.1%,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異常艱巨。

  塔昌村則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在“整村推進”的扶貧理念下,投資900多萬元,發展特色産業,成功甩掉貧困帽子,為紅色村莊成功轉型投下了一抹盎然的綠意。

  兩個場景的對比

  一灣碧水穿村而過,上空飄蕩著動聽的紅歌《五星紅旗》,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汗珠浸入土裏,笑意寫在臉上

  如詩如畫新塔昌

  6月21日,端午節後第一天,海口大坡鎮塔昌村。

  清晨5點,東方泛白,一座座掩映在綠樹紅花中的新樓房在晨光中露出了面容。伴著一聲聲雞啼,村民們陸續打開了家門,村子裏漸漸熱鬧起來。

  做早餐、送孩子上學、買菜……做完這些家務後,遊昌美、林春雅夫婦二人開著“三腳貓”,沿著平坦整潔的水泥村道,一溜煙來到村東頭的果園裏,採摘帶著露水的青檸檬。

  一個上午,他們收穫了300多斤青檸檬。午休過後,夫婦二人又來到果園裏,伴著村子上空飄蕩著的紅歌《五星紅旗》,開始了下午的摘果作業。枝頭的碩果,讓遊昌美心情很愉悅,邊摘果子邊哼著曲兒。

  “我們村現在變得很漂亮,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全村32戶,買了小轎車的就有6戶。”遊昌美告訴記者,依靠胡椒、檸檬等産業,她家去年收入6萬多元,買了輛小轎車代步。

  遊昌美的好日子,只是塔昌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漫步村中,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麗畫卷在記者眼前次第鋪開:近處,24棟1-3層的防震民宅整齊排列,紅墻藍瓦,裏外裝飾一新,部分民宅儼然別墅。稍遠處,果樹上碩果纍纍,黃皮、番石榴、鳳梨蜜等觸手可及,百年荔枝林下,健身器材、休閒長椅、石凳一應俱全。

  移步東行,一彎碧水映入眼簾,一群鵝正引吭高歌。溪流以東,是一片蒼翠的坡地,胡椒、檸檬、酸桔、蜜柚等經濟作物正在恣意生長。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汗珠浸入土裏,笑意寫在臉上。

  “多虧了政府的大力幫扶,才有我們塔昌村今天的好日子。”塔昌村民小組組長陳綿蕩説。

  塔昌村是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村莊,由於地處偏遠,基礎薄弱,海南解放後,塔昌村經濟發展緩慢,村民生活一度十分窘困。2013年開始,塔昌村通過“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式,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投工投勞,整合資金”的“四統一合”原則,開展城鄉統籌示範村和美麗鄉村創建工作。

  如今,塔昌村已完成“整村推進”改造,民宅及水、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完成,胡椒、橡膠等傳統産業穩定發展,青檸檬、蜜柚等新産業漸成規模,觀光農業、紅色旅遊蓄勢待發。2014年,全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高達1.2萬元。

  抗日戰爭結束後,全村只有9人倖存,解放初期,塔昌村民生活十分困難,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黃泥路,吃的是紅薯飯

  血洗的“無人村”

  塔昌村位於海南島東北部,早期的歷史已無據可考,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卻足以彪炳青史。這裡曾經是瓊崖革命主要根據地之一。這座僅有百餘人的小村莊,57名烈士載入史冊,村莊先後三次遭國民黨和日寇血洗,成為“無人村”。上世紀20年代初,有30戶150多人的塔昌村,抗日戰爭結束後,全村只有9人倖存。

  解放初期,塔昌村和許多革命老區一樣,由於地處偏遠,農田水利設施和交通落後,村民的生活十分困難。“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黃泥路,吃的是紅薯飯。”年過六旬的村民陳明文,回憶當年的情形頗為感慨。

  大坡土壤肥沃,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胡椒。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效益好的胡椒開始在塔昌村大規模種植。上世紀80年代分田到戶以後,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塔昌村民開荒拓土,大規模種植胡椒,塔昌村開始出現“萬元戶”。

  陳明文就是塔昌較早的“萬元戶”之一。儘管沒有多少文化,但他靠著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每天清晨天不亮就下地幹活,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不到1小時又進胡椒園,直到晚上七八點。”陳明文回憶説,當年胡椒的收購價每斤15元左右,按畝産400斤算,畝産值可達6000元,因而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因為踏實苦幹喜歡鑽研,陳明文在許多村民眼中就是農業專家,“種什麼都有好收成”。隨著手頭富裕起來,他蓋起了新房,兩個兒子都買了摩托車,現在又換了小轎車,生活越過越滋潤。

  儘管家境殷實,陳明文如今仍保持著勤勞肯幹的優良傳統,每天早出晚歸,忙活在田間地頭,精耕細作,除了種有十余畝胡椒,還開始探索種植紅心蜜柚、檸檬等,全家年收入近30萬元。

  陳明文只是塔昌村民中的優秀代表。實際上,飽經戰爭磨難的塔昌村,村民們極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到上世紀90年代,塔昌村民蓋新房、買摩托車已相當普遍,成為遠近聞名的“胡椒村”。

  一個回流的故事

  村裏的富戶搬出去 又搬回來了

  “村裏環境大變樣,建好了水、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垃圾轉運,種上了綠樹紅花,居住環境和城裏相比絲毫不遜色。”

  在塔昌村中部,一棟別墅式樓房格外引人注目:外觀洋氣、裝修精緻,門前停著小轎車。進入屋內,地板磚光可鑒人,高清數字電視、雙開門冰箱、吊燈、紅木傢具等一應俱全,生活格調令人艷羨。

  房子的主人名叫傅後彬,1977年生,是塔昌村少數幾個生意人之一。談起自己的“發家史”,傅後彬很低調。他説,早年因家裏人多地少,光靠種地難以維持生計,他從21歲開始便跟著村裏的生意人王綏山做起了收購胡椒、橡膠的生意。

  “那時候橡膠、胡椒是村裏的主導産業,種植規模很大,從事橡膠、胡椒收購,既可以幫助村民對接産銷,又可以從中賺取利潤,可謂一舉兩得。”傅後彬説,憑著這門生意,他家境漸漸殷實,10多年前便搬到5公里外的白石溪居住。

  “白石溪是東昌農場場部,交通比較便利,生活環境也比塔昌村好得多。”傅後彬説,2013年以前,塔昌村交通條件很差,入村道路是一條坑洼不平的黃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有車也難開進來。另外,村裏牛糞、豬糞到處都是,蚊蟲非常多,生活環境很差,有條件的人都搬到白石溪去住了。

  如今,塔昌村環境大變樣,不僅建好了水、路、電、網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垃圾轉運,種上了綠樹紅花,每週全村還組織兩次大掃除,居住環境和城裏相比絲毫不遜。“現在,搬出去住的人又都搬回來了。”

  傅後彬家的客廳裏,一群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傅後彬説,以前一到週末,孩子們就往白石溪跑,現在塔昌村有遊樂設施,還可釣魚、上網,孩子們更願意在村裏遊玩。

  不僅如此,塔昌村隔三差五還有遊人前來參觀,接受革命老區的紅色教育,或者感受淳樸的田園風光。“塔昌村將逐步發展旅遊業,爭取家家戶戶吃上旅遊飯。”傅後彬説,他家剩出的3間客房,全部按旅館標準裝修,以便接待過夜遊客。此外,他還墊資為村裏開通了光纖,為將來發展旅遊業打下了基礎。

  三個脫貧的啟示

  像塔昌村這樣的革命老區村莊,在我國數以萬計。然而能夠成功脫貧致富,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並不多。一些地區的扶貧工作在卓有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扶貧政策好了、力度大了,但因大包大攬,效果不盡人意,部分農民“等靠要”觀念開始抬頭,脫貧的主動性降低了。

  為何扶貧工作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有專家分析,問題主要出在“兩不”上。

  一是扶貧不得法。直觀的表現是,重視從資金上、物資上幫助,忽視從觀念上、技能上幫扶。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發展緊迫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挖掘,加上一些扶貧項目的設計、實施與管理等,不是包辦,便是代替,忽視甚至排斥群眾參與。

  二是扶貧不對路。部分地區扶貧項目的設計安排,脫離了貧困戶的需求,既違背了農民意願,又背離了當地實際。更有甚者,從扶貧項目的實施,到扶貧工作的開展,一些地方政府注重的是能不能為自己添業績。

  6月9日上午,全省革命老區“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現場會在塔昌村召開。省扶貧辦主任吳井光認為,塔昌脫貧致富並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值得研究借鑒,研究推廣“塔昌經驗”,將有利於其他革命老區村莊甩掉貧困帽子,早日建成美麗鄉村。

  激發內力

  ——化“被扶貧”為主動“脫貧”

  不懂電腦的老村民手繪塔昌規劃圖,“今後咱要發展紅色旅遊以帶動村裏經濟發展”

  今年55歲的王綏山,在塔昌村被許多村民親切地稱為“山叔”。在塔昌村展覽室的墻上,有一張2012年版的《塔昌村規劃圖》,是不懂電腦的王綏山用彩筆一筆一劃手繪出來的。這張圖,凝聚了塔昌人的心血,也凸顯了塔昌人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

  據王綏山介紹,他自小聽著塔昌的革命故事長大,對這片土地充滿熱愛。儘管文化水準不高,王綏山還是花費兩年多時間蒐集整理出了塔昌村相關史料,並寫成文章《紅色塔昌》,得到海口市黨史辦的認可。

  如何發展塔昌?王綏山經常和村裏的積極分子、村幹部商討謀劃,最終擬定了塔昌村發展規劃,計劃發展紅色旅遊以帶動塔昌經濟發展。為了爭取政府支援,王綏山到鎮政府、區政府跑了十幾趟。

  2013年,得益於省扶貧辦打造革命老區美麗鄉村的決策,塔昌村迎來了發展契機。

  創建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在政府投入資金還不到位的情況下,村民們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投工投勞”的原則,積極籌措資金,綠化美化自己的家園。據統計,自2013年起,短短2年時間內,僅有50多個勞動力的塔昌村,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勞達2萬多人次。

  陳綿蕩説,村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非常高,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如王綏海、王綏山兄弟主動讓出自家1000多平方米土地,用於修建塔昌村紅色公園綜合樓;傅後彬主動將自家的拖拉機無償用於運輸建築材料。在村莊建設過程中,村民們自籌經費達600多萬元。

  對此,省委黨校唐鎮樂教授分析認為,塔昌村的成功,正是因為該村村民勤勞、團結,發家致富的願望強烈。

  唐鎮樂説:“良性扶貧需真正調動當地群眾發展生産、建設家園、保護生態的積極性,一切産業的發展都應是農民的自主行為,而不能是政府大包大攬。農民們對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一定有著深厚的感情,一旦有了自主權,就一定會迸發出充足的幹勁和無窮的智慧來。”

  整村推進

  ——集中力量,扶貧不撒“胡椒面”

  錢還是那些錢,但集中起來,規劃先行,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了

  在塔昌村紅色公園綜合樓的墻上,有一張《各級單位支援塔昌村建設項目一覽表》,詳細記錄著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等19個單位在塔昌村的建設項目、建設資金和完工時間。記者注意到,19個單位共投入資金547.06萬元,涉及農村危房改造、防震綜合樓、慢行道、紅色文化公園、帶狀公園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涵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

  “政府的幫扶力度很大,很精準,錢都花在了刀刃上。”樹德村委會黨支部書記佔道全説,以前也聽説一些地方扶貧,幫扶單位給貧困戶送去米、油,或者牛、羊、雞等,但一轉身,農民“坐吃山空”,將扶貧的資源都吃完了,村莊面貌沒有一點改善。所幸的是,這一次,各級政府對塔昌村的幫扶堅持“規劃先行”,有具體項目可操作執行,補貼村民修建民宅的資金也落實到每家每戶的頭上,效果立竿見影。

  例如,塔昌村的整村危房改造,在政府補貼每戶2.2萬元的基礎上,每戶自己再投入10萬元到20多萬元不等,修建了統一規劃和設計的24棟防震民宅,使村民的住房條件、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在政府的扶持下,塔昌村民還修建了30間農家飼養屋,村裏每戶一間,每間政府支援2000元,農戶自籌4000元,由村民自覺投工投勞建成。

  吳井光説,塔昌村是“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成功典範,避免了過去撒“胡椒面”、“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各個擊破,因而能夠真正取得實效。

  吳井光介紹説,過去扶貧,大多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扶貧各相關單位各自為戰,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出現了“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情況。2013年以來,扶貧部門總結出了“整村推進”這種行之有效的扶貧開發模式,由扶貧辦牽頭,統一規劃,整村推進,將扶貧資金、涉農資金集中起來,一個村莊一個村莊解決,解決一個,鞏固一個,防止返貧。去年我省共完成了6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實現了全省減貧9萬人的目標。

  唐鎮樂認為,“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體現的是政府層面的引導、扶持和推動。“這非常關鍵。”

  産業支撐

  ——以紅帶綠改吃旅遊飯

  全村投工投勞投錢做好旅遊基礎設施“整裝以待”

  塔昌村全村32戶120多人,有水田90畝,坡地560畝。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橡膠、胡椒,同時發展各類蔬菜、瓜果和林下養殖業。陳綿蕩介紹,近年來橡膠價格下跌,去年村裏半數橡膠林在超強颱風“威馬遜”中毀壞,村民便開始改種檸檬、紅心蜜柚等效益較好果樹。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過程中,扶貧相關部門依託塔昌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為塔昌村量身定制了詳細的村莊規劃,其中,旅遊業被納入發展計劃,並初步建成了相應的基礎設施。

  記者日前在塔昌村看到,介紹塔昌村革命史、發展史的展覽室已經建成,目前已對遊客開放;村前原本雜草叢生的小水溝,如今被改造成了碧波盪漾、魚蝦成群的親水準臺,可供遊客垂釣、觀景;村裏百年荔枝林下,慢道縱橫,體現紅色元素的雕塑穿插其間,石桌、石椅一應俱全。此外,石臼、石磨等農村傳統生産生活用具也被擺到文化公園內,供遊客參觀體驗。

  此外,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塔昌農家樂已於今年6月9日試業,可同時接待100余人用餐。據介紹,該農家樂由全村村民共同經營,各家各戶都有股份。“以後遊客多起來了,每家都能分紅呢!”遊昌美高興地説。

  據陳綿蕩介紹,目前塔昌村正在逐步完善旅遊功能,已成立了塔昌觀光農業專業合作社,由致富能手傅後彬任理事長,帶領和帶動村民發展觀光農業、旅遊服務業。

  “目前,農家樂休閒旅遊景點已開始試運營,村民開放民宅客房10余間,但整體服務水準還有待提升。”談起塔昌村發展的前景,陳綿蕩充滿期待。他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提升旅遊標準化建設和服務品質,村裏還打算引進有專業資質的旅遊企業,幫助完善旅遊服務産業。

  6月21日傍晚,塔昌村迎來了一群來自海南大學的遊客。見到村裏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家嘖嘖稱讚。“除了位置有些偏僻外,塔昌村發展鄉村旅遊的條件還是挺不錯的。”一位遊客如此説。

  (本報海口6月23日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