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古人的消暑冷飲
- 發佈時間:2015-06-23 07:33:19 來源:長春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瀚
夏天來到,當我們躲在空調房裏大口吃著雪糕時,不禁會想,在沒有發明電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三伏天的呢?事實上,雖然古人沒有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卻也不乏各色消暑冷飲。
唐宋時期,每到盛夏便有走街串巷兜售“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兒水”“冰涼酸梅湯”等冰鎮小食的小販,甚至還出現了類似的“專賣店”。他們在加工冷飲時,摻入蜜糖和珍珠粉等佐料,使得冷飲不但擁有很好的口感,還多了可以大肆宣傳的美容功能,食者如堵。
國人藏冰用冰的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夏朝歷書中記載,每到三伏天,朝廷就會把藏冰當做珍貴的禮物,賞賜給士大夫。從周朝開始,朝廷還專門設立了負責藏冰的官吏,稱為“淩人”,此後歷朝歷代多有沿襲效倣。考古學家在對一處戰國時期的遺址發掘時,發現其存在大範圍的夯土和陶質井圈,這正是古籍所載的“淩陰”,是古人用來存放食物和藏冰的“冰箱”。
要論藏冰的規模,最是清代給力,《大清會典》中記載,紫禁城內有5口窖,藏冰2.5萬塊;景山西門有6口窖,藏冰5.4萬塊;德勝門外3口窖,藏冰2.67萬塊。有學者根據數據推算,5000塊藏冰窖的容積,相當於一幢五層四單元的住宅樓呢。
除了官方的大規模藏冰,古時民間也多有隆冬時節存儲冰塊的習慣:用器物裝好堅冰,收藏到冰窖或冰井之中,待到炎夏再敲成小塊取用。冰塊既可以置於屋內降溫,也可以添加到湯羹或水果盤中。雖然存儲數量不多,但也夠給酷暑一絲涼意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