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茶産業大有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6-23 05:29:30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6月19日到22日,第二屆中國茶業博覽會在杭州召開。除了品類豐富的茶企業展覽和名優茶拍賣活動,本屆茶博會還舉辦了以“一帶一路與茶”為主題的研討會。
自古以來,茶葉便是重要的經貿商品,站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風口,茶産業又該如何應對新機遇和新挑戰,與會的業內人士紛紛發表各自觀點。
茶企抱團走出去
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2014年,全球茶葉産量達502.6萬噸,其中中國佔到198萬噸,印度118.5萬噸,斯里蘭卡33.8萬噸,“一帶一路”地區重點産茶國産量佔到全球總量的80%以上。在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毛立民看來,“一帶一路”沿線涵蓋到全球44億人口,這一區域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産和消費區域,蘊涵著巨大的飲茶人口紅利。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茶業將面臨更多挑戰與風險,但總體趨勢是有利於整個産業發展的。”毛立民説,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出口到“一帶一路”地區的茶葉總量為7.15萬噸,同比下降9.79%;出口金額2.74億美元,同比增加3.7%,分別佔到中國茶葉出口總量和總金額的23.7%和21.5%。
“出口量的下降,既受到匯率影響,也有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內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出口茶葉的單價也有所上漲,如果要加快茶企走出去的步伐,就要對‘一帶一路’沿線生産貿易現狀有所把握。”他説,中國的茶類市場涵蓋到紅茶、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其中又以綠茶為主,而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茶類消費,紅茶仍是主流。
根據毛立民的觀察,近五六年時間裏,國內紅茶市場正不斷崛起,同時崛起的,還有品類豐富的奶茶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地域,陸路以綠茶消費為主,水路則更傾向於紅茶消費,國內茶企應當建立統一的出口聯盟,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品質,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更高的價格和聲譽。
“‘一帶一路’將為消除投資貿易壁壘、提升通關便利化等帶來利好。”他説,茶企可以根據當地特色對茶産品進行多樣化的深加工,有針對性地研發産品,向保健、化粧、功能食品等領域延伸。
搭建服務新平臺
在19日舉辦的名優茶及茶文化藝術品拍賣會上,杭州九曲紅梅茶業有限公司的5千克天香牌九曲紅梅以7.9萬元的高拍賣價成交,一款1958年的茯磚茶則拍得25萬元。整個拍賣會上的13件標的物共拍得99.2萬元。
“拍賣交易是國際茶葉出口的通行模式,在印度、斯里蘭卡、肯亞等國際上主要的産茶國,茶葉出口普遍採取拍賣方式已有100多年曆史。”中國茶葉拍賣交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勇説,出口茶葉的拍賣交易模式可以有效促進茶葉的品牌培育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增強,目前,我國茶葉出口的交易方式仍比較單一,通過各式茶類推選活動、博覽會的舉辦,他希望拍賣可以成為茶葉流通的創新模式。
為此,一個綜合性的現貨交易平臺正搭建成形。“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是由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導發起,中茶拍為主發起組建的産業電商平臺。”葉偉勇解釋説,交易平臺採用競價拍賣、掛牌等多種交易模式,打破買賣雙方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平臺計劃於今年9月上線,結合茶葉流通的特性,浙江茶産業將分浙東龍井、浙南香茶、浙西龍頂、浙北白茶、出口珠茶等品種板塊上市交易,在此基礎上,茶葉類上市品種將逐步推廣到六大茶類交易板塊。”葉偉勇説,下一步,中茶拍將探索國內小品種、稀缺性名優茶的拍賣,並在産業集聚的主要茶産區佈局設立分支機構。
在研討會現場,東海商品交易中心與22家茶企代表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茶葉的‘一帶一路’,更像是經濟帶和文化共建的過程。”安徽茶葉進出口公司董事長、22家茶企代表顧公新説,目前,國內的茶葉市場“産能過剩”,瞄準“一帶一路”的市場空間,將成為國內茶葉産銷平衡的又一途徑,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茶企也要做生産結構的調整,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的平臺貿易,更多優質茶企將獲得新機遇。
借文化助力商貿
在顧公新看來,“一帶一路”將讓茶業大有所為,重要的是參與者如何緊跟戰略。“茶葉市場必須兼顧國內國際兩方市場,在鞏固現有産業的基礎上,不斷實施深度開發。”他説,在這其中,對目標市場的調研和細分尤為重要,而在確保茶葉品質的基礎上,國際市場又面臨著行銷方式、外匯風險等多重考驗。
研討會上的一個共識是,要想儘量規避這些貿易風險,一方面,企業自身必須形成聯盟,以抱團發展的方式抵禦風險;另一方面,就是對貿易國地緣政治、債務波動、信用品級的研究,以文化為“內線”,開展靈活的貿易活動,通過深度合作來建立互信的合作關係,從而確保資金安全。
“實際上,我們可以將絲綢、茶葉、瓷器的貿易視為一體,古絲綢之路,也是絲茶之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説,在茶文化方面,茶企也必須“知己知彼”,只有“走進去”,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茶企如何建立品牌知名度,並不斷增強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周國富認為,相比名優茶,原料茶、大眾拼配茶在大規模生産方面具備優勢,也擁有更高的消費普適性。“就像賓館、街頭小店,名優茶的消費比例敵不過一袋立頓。”他説,名優茶價格高、成本高、文化含量也高,産量卻偏少,應以內銷市場為主;而在出口方面,建立高標準的規範茶園,打造大眾拼配茶、對行銷文化進行研究尤為迫切。
“傳統茶葉市場和新興茶葉市場的特點和區別,需要深度挖掘。”周國富説,在中東、非洲地區,大眾在喝茶的時候喜歡加糖,加香料;歐美地區的花茶消費,可以配出上百種不同的口味;日本、英國,茶道、下午茶等文化形態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佐以文化內涵豐富的茶類器具,“文化牌”的開拓,將有助於中國茶市場份額的擴展。“抓住年輕人的口味,研究消費的節奏和趨勢,就是抓住了未來的國際市場。”他説。
(本報杭州6月22日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