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業應適應創新升級需要

  • 發佈時間:2015-06-23 04:37: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一些經濟指標呈現小幅回升態勢,整體基調穩中有升,宏觀經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由此可以看出,前期的貨幣政策已見成效,但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在這一輪經濟換擋調速期,實體經濟普遍感受到融資難,“缺錢、貸款難”成為市場主體的共同心聲。甚至有不少企業將矛頭指向銀行,認為當前的境況是銀行“只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的結果。對資金的渴求,使得市場主體寄希望於貨幣政策再寬鬆些,銀行再多放些貸款。

  最新的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增量統計數據傳遞出兩大信號。一是,5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月末高1.2個百分點,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顯示貸款投放持續增加,但增長乏力,銀行確有惜貸行為。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增長1639億元,同比持續少增,企業債券凈融資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降低。

  在持續降準降息之後,當前的貨幣供應總量較為充裕,金融體系也不缺少信貸投放資金,況且貨幣政策具有一定的滯後效應,有些效果尚未顯現。其實,流動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已有的金融資金與實體經濟需求對接起來,真正發揮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當前我國金融業的問題,不在於經濟下行的時候出現“惜貸”,而在於不適應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的融資需求。實質性的利率雙軌制把一大批有活力的、非國有的中小企業擠出了正規市場,不少“僵屍企業”的存在進一步擠壓了有發展潛力企業的融資環境。地方融資平臺借了大量的資金,很多産能嚴重過剩的國有企業還在繼續獲得各種形式的融資。

  作為經營主體,商業銀行需要在控制風險和追求利潤之間尋求平衡。經濟下行壓力大,商業銀行必定會加強風險防範,謹慎放貸。在這種情形下,需要加強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有針對性地把信貸資金引向前景好、風險較高的增長性行業以及中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

  (《農村金融時報》供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