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九戶鎮土地經營“1+7+4”算式做得好

  • 發佈時間:2015-06-23 02:32: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傑張學東

  在山東鄒平縣九戶鎮,4000多畝耕地實現了流轉,這些土地被30多個合作社和4個家庭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問及辦好新型經營主體的“秘訣”,這些新主體的當家人將其歸結為一道“1+7+4”的算式。

  1個載體:規模適度的新主體

  “不能答應,咱供不上。”4月15日,九戶鎮迷河套村西園家庭農場主王西子一個勁兒地朝正在打電話的兒子擺手。王西子種著12個蔬菜大棚,一直是兩口子和兄弟媳婦一塊打理,後來,兒子和未過門的兒媳婦也來這裡幫忙,王西子的擔子輕了不少。因為種菜有方,産出來的無公害番茄在市場上很是搶手,每天的訂貨電話不斷,所以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在面積、用工和收益之間,九戶鎮的家庭農場主們和王西子一樣,個個心裏有本賬。九戶的家庭農場,種蔬菜的規模在50~200畝左右,種糧食的規模稍大,在80~400畝之間,常年固定從業人員一般3~4人,雇工保持在2人左右。“家庭農場的規模非常重要。”王西子解釋道,“規模過小,農場主年收入達不到外出務工家庭水準;規模過大,管理容易跟不上,畝均收入不一定高。”

  7大平臺:為規模化生産提供保障

  大鄭村鄭紅祥的家庭農場佔地200多畝,種植小麥、玉米,平時主要由他和侄子兩個人管,這麼大面積兩個人管,能行嗎?“要是都能連成片,400畝我也能種。”鄭紅祥一臉篤定。

  鄭紅祥的底氣來自這個鎮的兩個家庭農場專業服務平臺。兩年來,鄭紅祥相繼購入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業機械,但由於沒買收割機,一到收穫季節,收割莊稼成了他的煩心事。“現在好了,有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幫忙,交給他們省時又省心。”鄭紅祥説。

  除了擁有提供播種、耕耙、收割一條龍服務的農機合作社,該鎮還有另外6類10多個服務合作社,包括能確保土地正常流轉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擁有大中型車載噴霧器、機動噴霧器,提供全程病蟲害防治的植保合作社,提供優質種子、實行訂單生産的糧油産銷合作社,提供融資服務的資金互助合作社,供應優質農藥、化肥的農資合作社以及提供用工仲介的勞務合作社。

  4個提升:給規模化生産多重紅利

  鄭述亮是新鄭糧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合作社擁有耕地400多畝。“過去小打小鬧,一家幾畝、十幾畝地,農藥化肥估摸著用,沒個準數。如今合作社對土地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省了化肥成本不説,莊稼品相也好多了,賣價自然也上去了。”鄭述亮説。

  “規模化種植讓統一植保成為可能,實現專業化、科學化植保,摒棄濫施農藥化肥的陋習,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同時大大提升了農業標準化生産水準。”九戶鎮政府工作人員楊德泉説。

  除了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産水準,九戶鎮還對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進行專題培訓、外出考察。此外,這幾年,九戶鎮的農業基礎設施水準、生態環境建設等也都得到大幅提升。如今的九戶鎮,路平了,溝渠通了,新品種推廣容易了,畝均農作物産量高了,規模化生産的收益自然節節高。去年,王西子一家三口掙了30多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