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需要能人帶動

  • 發佈時間:2015-06-23 02:32: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旭初

  施荒地村讓有限土地發揮了最大效益,這其中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其一,對分散細碎的承包土地進行有效調整是促進村民增收的前置條件。儘管在學術上對糧食規模經營依然存在爭議,但在我國目前小規模、細碎化的農田格局下糧食生産需要適度規模經營則是不爭的結論。面對“春天找壟、夏天排水、秋天看地、機械作業”等一系列難題,村主任施立武帶領村民採取了“定級、並戶”甚至是“抓鬮”的土辦法,有效推進了土地的連片規模經營,使得一樣的地,具有了不一樣的産出,從而奠定了村民增收的基礎。

  其二,尋求兼顧“有效合意”的經營組織形式是促進社員增收的基礎平臺。要執行對承包土地的調整,尤其是進一步的對集中土地的科學經營,必然需要一個有效且合意的組織載體。從文中可以看出,雖然合作社的名稱是水稻種植合作社,但本質上是土地股份合作社。農地是主要合作要素,這樣既能有效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又能切實維護農民基本權益。

  其三,推動合作社進入農産品加工領域是促進社員增收的必然趨勢。一般認為,農産品加工業不僅是農業的延伸和繼續,而且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産業。在政策上,中央也一直鼓勵和支援合作社興辦農産品加工企業。通過對稻穀加工行業“潛規則”的了解,合作社堅定了自辦加工廠的信心,通過加工,水稻每畝收益至少增加了100元。

  其四,合作社要辦起來、辦成功,首先要有好的帶頭人。這種帶頭人就叫“合作社企業家”。合作社企業家不是一般的企業家,而是既有商業頭腦、又有農民情懷的企業家。施立武的經歷充分説明,發現、培養和大膽啟用具有本土性、務農性、現代性特徵,具有創新力、帶動性、公益心作用的農村致富帶頭人是何等重要!

  (作者係浙江大學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