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移動醫療,能否實現貼心隨診服務?

  • 發佈時間:2015-06-23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如今,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遲遲難以解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醫療或將為改善醫療服務水準提供更多平臺。請關注——

  對於慢病患者而言,復診著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正如腫瘤患者吳先生所言:“大老遠去一趟醫院,排長長的隊挂了號,見到醫生,結果就是開了兩張化驗單,簡單幾句用藥醫囑就完事了,想想都覺得很無奈。”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否有可能借助移動平臺充分發揮醫療資源的作用,讓慢性病患者隨時隨地享受貼心隨診服務?提供便捷的隨診諮詢服務,既是患者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近年來移動醫療的主要研究方向。

  醫療隨診,患者需求迫切

  隨診,乃隨時就診之意,醫生在門診部、住院部交代病人注意事項中,往往提示要求“不適隨診”,就是指病人如果身體或心理上出現新的不適症狀,要隨時致電或者造訪家庭醫生、原接診醫生或者到醫院就診;此外,隨診又稱為“隨訪”,是指醫生、醫院主動聯繫病人做健康指導及對患者病情進行追蹤的追訪性診療服務,醫院、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醫療需要,或者根據臨床教學、科學研究的需要,要求診斷治療後的患者定期或不定期來醫院復查,或者主動到病人家中訪視。

  “醫學水準相差無幾的中美兩國,腫瘤患者5年存活率卻大大不同,美國高達66%,而中國僅36%,也就是説,同樣是腫瘤患者,美國患者在相同時間記憶體活的人數要比中國多近一倍。差距的根源,除了在診治過程中,我國缺乏多領域專家討論決策的因素外,我國醫療服務方對患者術後或診後隨訪服務和患者教育基本缺失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易隨診移動隨訪雲平臺聯合創始人尤江雲教授説。作為我國第一個中醫學女博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等項目負責人、她先後獲得國家3項科技進步獎的醫學領域專家,尤江雲對醫院隨診隨訪管理的需求,以及臨床醫生與患者關係管理的需求非常熟悉,對病案的創新管理同樣有著獨到理解。她認為,在網際網路+、移動醫療、大數據方興未艾的今天,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徹底解決我國慢性病管理之頑疾是未來重要的一個研究方向。

  移動平臺,隨時隨地就診

  “患者只需註冊一個微信服務號,即可查看相關的疾病知識,同時可以上傳院外的病歷給醫生,形成自己完整的病歷檔案。如身體出現不適,可以不受地域時間限制,隨時隨地與醫生溝通。需要復診預約時,即可通過微信平臺實現掛號,不用大老遠去門診排隊掛號了。”易隨診平臺産品(運營)部經理邱魯南介紹,易隨診雲平臺可以同時提供基於短信或者電話、Web、微信、手機APP等多種手段的常規隨診隨訪、臨床隨訪及科研隨訪服務。腫瘤、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手機拍照等方式便捷地存貯各種病歷檔案,更可以視需要與自己的首診醫生保持長期聯繫,由此可以做到隨時在家問醫、隨時預約加號、隨時實現自我健康管理;而醫生通過雲平臺也能實現院外臨床數據獲取和科學高效地進行患者管理,從而提升服務價值。

  “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惡性腫瘤。這些患者經過腫瘤科專家和醫生的首次診療後,將進入後續長時間的治療康復過程,期間每個患者都迫切需要能有專業醫護人員的科學便捷、高效的隨診隨訪服務。”尤江雲説,“一些普通癌症患者也許可以痊癒,卻在院外康復期間,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復診醫囑,或者患者沒有遵照醫囑進行復查療,結果導致病情惡化,以至無力挽救生命。只要隨診隨訪工作切實做到位、癌症患者切實遵照隨診隨訪的醫囑做,癌症患者的命運也許可以完全逆轉。”

  作為我國首個慢病領域的移動醫療隨診隨訪平臺,易隨診將為全國數千萬腫瘤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專業的隨診隨訪醫療服務,實現居家隨診、科學康復。

  抓住痛點,提供專業服務

  “近年來,在移動醫療領域,有不少平臺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就醫效率,為患者提供有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其中隨診問詢便是患者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目前許多的APP産品都是提供院外問診服務,醫生和患者彼此不熟悉,醫患之間以及醫生、患者和平臺之間都沒有很好的依存關係,這是目前移動醫療遲遲不能解決的痛點之一。也就意味著,這些平臺讓老百姓並不覺得用的效果好,或者有使用的必要;而對於醫生而言,如果沒有獲得自身需要的價值,反而牽扯過多精力,積極性也就不高了。”一直主要從事移動資訊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並曾負責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國家863項目等近10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易隨診雲平臺聯合創始人鄒仕洪博士認為,很多産品不能真正實現貼心服務,達到提高醫患關係、改善醫療診治水準的原因在於,很多産品不懂醫療,沒有真正抓住醫療服務的痛點。

  “與普通社會隨訪工作不同的是,醫學隨訪專業性強、涉及的科室和病種多,不同的病種對隨訪工作尤其是科研隨訪工作的系統架構的要求千差萬別、錯綜複雜,並非簡單的網際網路公司僅僅憑藉電腦技術和資金投入就能做好的。”鄒仕洪説,“要想真正把醫療服務做好,需要在某一領域紮根下來,真正了解醫生和患者的需求,解決他們的痛點所在,踏踏實實把服務做到位。”

  據介紹,易隨診平臺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及全國多家腫瘤醫院、國家癌症研究的基礎數據平臺,已對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20多項國家級課題的臨床隨訪研究開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數據支撐,獲取康複數據,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患者對醫院後續醫療服務的滿意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