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西德興現抗戰時期“節約建國儲蓄券”

  • 發佈時間:2015-06-19 09:29:5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江西省德興市檔案局工作人員在徵集檔案過程中在一位收藏愛好者家中發現一張德興抗戰時期的“節約建國儲蓄券”,該券單面印製,長12釐米,寬7.5釐米,面值100元。

  該劵上方正中有“節約建國儲蓄券”“郵政儲金匯業局發行”字樣,四週為中國傳統紋飾。票面券種為甲種,券號是“鄉16593632”,蓋有“郵政儲金卅三年十月十九十一德興”郵戳,並在票面主體部分註明:“今收到來人存入鄉鎮公益儲蓄款國幣壹百元整,三年期滿兌付本息計國幣壹百參拾肆圓零壹分,過期不續計息。此據。”

  此外,券左鈐郵政儲金匯業局局長印,並有徐繼莊、陳述簽名承認。

  據了解,19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破壞,中國發生嚴重的經濟困難。內外交困的國民政府在舉借外債的同時,不得不發行鉅額公債,特指令中央、交通、中國、農民銀行和郵政儲金匯業局發行“節約建國儲蓄券”,以緩解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確保有足夠的財力支援抗戰。

  自1940年起至1948年施行金圓券幣制前夕為止,當時的國民政府先後在國內推行發放甲、乙兩種不同版別的“節約建國儲蓄券”共計8種面額。

  據檔案館專家介紹,郵政儲金匯業局成立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直屬交通部,主要辦理儲金和匯兌業務。後因貨幣貶值,儲匯業務越來越少,解放前奉命停辦。“節約建國儲蓄券”儘管年利率為11.337%,因抗戰勝利後通貨惡性膨脹,物價飛漲,到期兌付已毫無價值。

  檔案館專家稱,70多年過去,“節約建國儲蓄券”的存量甚少。其作為抗戰時期金融史和儲蓄利率、郵政儲蓄等方面的重要見證,為研究郵政儲蓄淵源關係和抗日戰爭提供了實物佐證,具有顯著的收藏價值。(蘇路程 黃鶴 曾勤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