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子改變了中原農業

  • 發佈時間:2015-06-19 07:32:58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盧松

  小麥生長的200多天,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經常奔波在田間地頭,傳授農民科學種植技術;三夏麥收的近20天,他更是馬不停蹄從豫南“轉戰”豫北,帶領農業專家對小麥品種進行實打驗收。

  “畝産653.9公斤。”三夏期間,以郭天財為組長的測産驗收專家組,對洛寧縣史村的“洛旱6號”萬畝旱地示範方實打驗收,測産結果再次刷新我國旱地小麥高産紀錄。“‘好種多打糧’,實現糧食豐産,優良品種是基礎保障。”6月18日,郭天財説。

  種子,正改變著中原農業。近年來,全省類似“洛旱6號”這樣的優質高産小麥品種不斷涌現,糧食高産紀錄不斷被刷新,許為鋼、茹振鋼等河南育種“明星”閃耀全國。目前品種對提高單産的貢獻率達43%,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省種子管理站調研資料顯示,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農作物育種大省和供種大省,主要農作物育種水準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目前,科研院所、種業企業、個人育種都很活躍,全省有200多個育種團組,從事育種科研人員達1000多人。今年我省培育的矮抗58、周麥22等小麥主導品種在全國推廣面積超1000萬畝,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億畝。

  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霍曉妮介紹,我省小麥種子生産基地常年穩定在400萬畝,種子産量不僅滿足省內生産需求,還往周邊的山東、安徽等地外調2億公斤以上。

  農諺説:“良種是個寶,還得種的好。”只有良種良法配套,才能獲得高産高效益。

  三夏期間,記者在全省各地小麥收穫現場採訪發現,種糧大戶和農民對種子包衣、種肥同播、寬窄行種植等生産方法,應用起來得心應手。滑縣種糧大戶黃國興高興地説:“良種良法配套,加上新建的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糧田,我們年年都能多收‘三五斗’。”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全省農業生産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也逐漸替代分散的農戶,成為糧食種植的主力軍。“新型經營主體往往是我們的大客戶,他們懂技術,會經營,理念先進,倒逼著種業企業改變傳統的推廣服務方式。”河南黃泛區地神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鋒説。

  王永鋒介紹,利用電子商務售種,可避免倉儲成本,減少中間環節,不僅方便快捷,還能讓農民享受到優惠價格。“這兩年有好多種業企業嘗試通過網路渠道推廣品種,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今年,我們也打算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我省越來越多種業企業開始試水“網際網路+品種”,讓河南優質高産小麥品種飛進千家萬戶,獲得一個又一個豐收年。③6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