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前我國的小麥生産與食品工業的需求之間存在結構矛盾,為此專家呼籲——擴大優質麥種植面積是當務之急

  • 發佈時間:2015-06-16 10:1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優質小麥的産能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小麥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好面源於優質麥,而優化品種,擴大優質麥的種植面積,已是當務之急。在日前河北隆堯縣舉行的2015首屆中國優質麥産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發出呼籲。

  國家小麥産業技術體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國家食物營養諮詢委員會副主任魏益民教授認為,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已在宜種區域廣泛種植,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不太容易。而且,我國小麥的總産量和消費量基本持平,甚至略有盈餘。而每年約200萬噸的小麥進口,主要是為了滿足加工企業的需要。“重視食品原料的品質,是食品企業的生存之本。因此,優化品種,擴大優質麥的種植面積是當務之急。”魏益民説。

  小麥的優質化之路,主要靠優生和優育。河南省農科院農副産品加工研究所糧食加工研究室主任張康逸博士介紹説,所謂優生,即育種,讓小麥品種更適合食品加工和現代消費的需要,包括形態、口感等;而優育,即選擇更適宜的種植區域,充分利用優勢土壤、氣候等條件,生産更多的優質小麥。我國小麥産區主要分為南方冬小麥區、北方冬小麥區、北方春小麥區。相比較而言,北方冬小麥區兼有生長期長、每年只種一季等優勢,因此,具有生産優質麥的區域優勢。但北方冬小麥區的區域相對狹窄,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和山東的一部分。其中地處華北平原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廣泛分佈著黃河反覆改道形成的沖積扇,土壤肥沃富饒。

  作為“冀南小麥籽粒品質研究”國家課題的主持人,魏益民教授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區域優勢産區的研究工作,通過課題組多年的跟蹤研究顯示,冀南小麥在穩定性等優質麥指標上,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

  在我國約11萬億元的食品工業産值中,以小麥為原料的方便食品佔重要比重。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杜荷告訴記者,我國是小麥大國,但優質麥的缺口很大,需要進口。這表明,我國的小麥生産與食品工業的需求之間存在著結構矛盾。食品行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表明,必須高度重視原料供應的安全和品質,才能確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質。因此,她提出方便食品企業應將注意力前移到種植領域,主動關心和幫助優質小麥種植的發展,實現從優質麥到優質面的産業正效應。

  根據優質小麥對生産企業的影響,北京市糧食科學研究院院長賈健斌設計了優質麥——優質麵粉——優質掛麵、速食麵、麵食主食——銷售——消費的管控路徑。“消費者在購買和消費面製品時,通過其産品二維碼,可以方便查閱到最初的産品品種、産地、種植收穫、加工等各種資訊。”他認為,建立優質麥生産加工的過程式控制制和全程可追溯體系,有利於實現“從麥場到賣場”的品質保證。

  我國食品加工企業也認識到了優質麥對食品加工的重要意義。2005年,今麥郎集團就率先啟動了“今麥郎優質麥工程”,在地處北方冬小麥區的河北隆堯黑龍港流域等地發展了萬餘畝“今麥郎農業示範園”,截至2014年,其推廣優質麥種植面積已達百萬畝。今麥郎集團董事長范現國在會議發言中説:“我們發展優質麥,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而且我們提出了‘第一車間在農田’,做真正的好産品就要從農田抓起。”

  走在即將收穫的金色麥田的田埂上,今麥郎集團麵粉事業部總經理孫運峰對記者説:“我們已經與1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合作,並在收購上實行優質優價,致力於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小麥,持續擴大優質麥種植面積,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加工原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