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展望

  • 發佈時間:2015-06-18 06:07: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徵和趨勢。我們據此對未來十年經濟增長展望作了小幅調整。其中,2015年經濟增長預測由7.3%下調到7%,未來十年平均增速由6.5%下調到6.2%。

  展望未來十年,從總需求結構看,消費率將繼續快速上升,由目前50%左右上升到60%以上;投資率將不斷下降至35%左右。從産出結構看,服務業佔比將快速提高,由目前的48%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左右。從供給側看,技術進步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TFP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有望從目前30%左右到2024年上升至40%左右。

  回顧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在增長中實現轉型和在轉型中積蓄動力的過渡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在新舊增長動力接替進程中總體延續下行態勢,供給與需求條件都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和調整。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意味著今後一段時期,一系列發展戰略、政策都將圍繞新常態而制定。除了這一重大變化,從內外部環境以及具體政策的變化來看,以下幾個方面將會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和結構轉型産生較大影響。

  一是中國以PPP衡量的GDP已經超過美國。根據IMF公佈的數據,2014年中國按照現價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測算的GDP已經超過美國,相當於美國GDP的101.2%。無論是採用PPP方法折算,還是直接採用現價美元匯率,單獨的比較都存在一定缺陷。但這些比較和報道折射出,無論中國是否真實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國際社會都認為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已經遠超以前。也正是如此,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發展空間拓展的難度也將前所未有;大國逐漸成為中國難以回避的身份特徵,在全球治理中中國將被期許承擔越來越多和越來越重要的國際責任。

  二是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與其背後隱含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此輪油價大幅下跌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未來走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傳統的石油出口國可能面臨國際收支和財政收入滑坡的雙重挑戰,貨幣貶值壓力大,並有可能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言,油價下跌總體上利大於弊。一方面,貿易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能源價格和稅收改革迎來機會窗口;另一方面對新能源發展和資源型地區的發展會造成一定衝擊。另外,此輪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長期因素,即新舊技術碰撞,也就是以沙特為首的傳統原油開採技術,與以美國為首的頁巖油等新開採技術背後的利益衝突。應該説這只是近些年正在孕育的增材製造(3D列印)、物聯網、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衝擊一個典型而已。能否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掌握主動權,將是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態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三是人口政策調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是新時期我國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雖然“單獨兩孩”政策本身對未來十年影響低於預期,但這一政策的出臺卻預示著我國生育政策新的調整方向和全社會對於人口問題的重新認識,這可能才是真正影響未來人口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各項改革措施的推進。前面提到的人口政策調整也屬於改革的一項內容。2014年可以稱為新時期的改革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年共確定的80項重點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另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這些改革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司法、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既有利於提高市場經濟的配置效率,也有利於規範市場經濟運作秩序,還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公平。例如,工商登記制度的改革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將12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充分激發了市場的活力。2014年1至11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158.6萬戶。其中,3至11月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286.62萬戶,增長53.99%,註冊資本(金)增長92.61%。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企業1.04萬戶。回顧過去3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每一輪經濟繁榮都或多或少地與改革的推進相關。可以預期,目前這些已經實施和將要實施的各項改革,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潛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基於前面介紹的數據和參數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長期增長”課題組利用模型對未來十年進行模擬,同時結合未來匯率和物價的分析設定,得到了未來十年主要經濟指標的展望結果。

  一、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將繼續處於經濟增速轉換階段。與去年的預期一致,2015至2024年將繼續處於經濟增速轉換的階段,十年平均增速預期將達到6.2%。這一增速略低於去年的預期。增速下調主要源自於我們對近兩年增速調整。到2024年每人平均GDP將由目前的接近5萬人民幣左右上升至12萬元左右,按現價美元折算,大致從7500美元左右上升至2.2萬美元左右,按購買力平價折算(1990年G-K國際元)則從1萬國際元左右上升至1.7萬國際元左右。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屆時將與南韓本世紀初以及日本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發展水準相當。

  二、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將不斷調整。分析結果顯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將不斷調整。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消費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十年消費率將繼續快速上升,將由目前的50%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以上,相應投資率將不斷下滑,到2024年將下滑至37%左右。二是服務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十年服務業佔比將快速提高,由目前的48%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左右,相應農業和第二産業的比重將有所下滑。三是技術進步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儘管與過去相比未來十年全要素生産率(TFP)增長率將有所下滑,但TFP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越來越高,將由過去平均30%左右上升至2024年40%左右。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增長動力轉變的關鍵是如何更大程度促進科技創新和提升技術效率。隨著中國與前沿國家的不斷逼近,技術模倣和追趕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前沿創新的作用和重要性越來越大;隨著大的結構調整的空間縮小,未來配置效率的提升,將越來越依靠區域內部、部門內部和行業內部的配置結構改善。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