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持穩定增長為改革與調整騰出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4-08 01:00: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德勝 李洪俠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要穩定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需要投資增長15%左右。在出口需求低迷和房地産價格下行壓力作用下,2015年房地産和製造業投資預計還將有所下滑,基礎設施基本就承擔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責任。

  ●在反腐持續深入、過去消費熱點退卻之際,社會消費要保持這個增速,就必須加快尋找新的、短期能見效、又符合消費轉型升級方向的消費新熱點。

  2015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7%左右,為近11年來最低。目標調低是綜合分析國際經濟環境變化,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新常態”,統籌考慮發展目標、結構調整、改革進展和社會穩定基礎上做出的決定。新一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需要什麼條件,又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是本文關心的問題。

  7%經濟增長需四個條件支撐

  當前形勢下,要實現增長7%的目標仍然不易,需要投資、消費和各類經濟主體收入等方面具備相應條件,同時離不開必要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撐。

  一是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大幅增長。投資仍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我國投資構成中,主要是製造業、房地産和基礎設施三大部分。2014年我國投資比上年增長15.7%,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4%。其中,房地産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0.5%和13.5%,增速較上年分別下降9.3個和5個百分點。2015年,要穩定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需要投資增長15%左右。在出口需求低迷和房地産價格下行壓力作用下,2015年房地産和製造業投資預計還將有所下滑,基礎設施基本就承擔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責任。按以上構成測算,2015年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增長40%左右。目前已經明確的是水利和鐵路財政投資將達到1.6萬億元,比上年實際投資完成額多2000億元。考慮到社會投資的引進,扣除水利和鐵路,其他基礎設施投資還需要增長30%以上,投資領域選擇和資金來源都有很大難度。

  二是保持消費穩定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消費是穩增長的基礎。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對經濟的貢獻率為50%,消費增速連續5年回落,比過去5年平均增速低近5個百分點。在全社會消費中,汽車、石油用品、家用電器分別增長7.7%、6.6%和9.1%,增速較過去5年年均增速均出現大幅回落,意味著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的升級消費漸成主流。服裝鞋帽和糧油分別增長10.9%和11.1%,與前幾年增速穩中略有回落,意味著吃穿等基本物質需求已經飽和,難以成為消費大幅增長的動力。經濟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消費率連續4年提高,如果2015年消費率保持不變,全社會消費應該繼續增長12%左右。在反腐持續深入、過去消費熱點退卻之際,社會消費要保持這個增速,就必須加快尋找新的、短期能見效、又符合消費轉型升級方向的消費新熱點,難度不小。

  三是企業盈利和創業增加需要雙管齊下。從收入角度看,GDP主要由居民、政府和企業收入構成。保證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是國家發展戰略決定的剛性約束,也是近幾年始終堅持的。過去多年我國居民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2008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有5年同步或高於GDP增速。但政府方面,財政收入增速在2012年後結束了20%左右的高增長,步入10%左右新階段。企業方面,不同行業企業盈利能力差異較大,但總體有回落態勢,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3%,如果扣除基數影響的2012年,目前企業盈利形勢已經接近2008年底的最嚴峻時刻。但與此同時,簡政放權催生大量創新企業,2014年3-12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147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超過1萬戶。年底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5億人,比2013年底增長14.3%。因此,完成2015年目標,關鍵還是要啟動經濟增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只有企業盈利能力增強才能保證政府和居民收入,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四是財政貨幣政策需要適度放鬆。世界經濟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面臨産業、發展方式、體制等轉型疊加;反腐敗、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短板等約束強化。舊的不得不破,新的尚未確立。因此,促進2015年乃至今後幾年經濟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需要適度寬鬆和結構調整的財政、貨幣、産業、貿易政策。財政方面,需要切實擴大並實施財政赤字,2015年赤字率預計2.3%,比在2014年提高0.2個百分定,赤字規模擴大2700億元。此外還要通過PPP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貨幣政策方面,根據目前確定目標,2015年流動性顯得偏緊,因此後續需要連續降準釋放流動性,同時需要適度降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PSL、SLF、SLO等調節流動性和資金流向結構的政策創新還將繼續實施。産業方面,配合國內外産業轉型升級和區域轉移,對網際網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優惠和引導政策需要繼續增加。

  穩增長對經濟幾個方面的影響

  這一增速將對我國穩就業、穩物價、去産能和促改革等産生一系列積極影響。

  一是就業基本能夠保證。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同時,經濟增量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我國GDP達63.6萬億元,比2013年多出了8665億美元,這個增量比我國1996年GDP還高,也超過了土耳其這個全球第17大經濟體2014年經濟總量。經濟增長規模和就業容納能力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近10年億元GDP容納新增就業約230-300人,近3年則穩定在270人/億元左右。如果2015年GDP增長7%,按照就業容納能力與上年相同計算,全年能夠新增就業1300萬人左右,即使考慮到就業容納能力回落等因素,實現全年就業目標問題不大。

  二是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總供求大小關係決定物價的走勢。我國物價決定主要因素包括食品、能源和住房等。食品方面,農業連續豐收、中央八項規定持續加壓、物聯網和物流快速發展等,已經大大緩解食品價格上漲壓力,2015年1月食品僅增長0.7%,低於全部CPI漲幅。能源方面,國際原油價格在50美元/桶左右排佪、國內煤炭價格下行壓力不減,能源向下游傳導漲價的能力有限。住房方面,隨著整個房地産市場的趨穩回落,居住價格2015年1月僅長0.8%,較前兩年明顯回落。由於上述決定物價的因素具有趨勢性,近期難以根本改變。如果今年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速,意味著供求總規模大體穩定,物價上漲壓力不大,保持基本穩定是大概率事件。

  三是基礎産業新增需求仍然有限。過去我國經濟走的是投資、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煤炭、鋼鐵、汽車、房地産等是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産業。進入“新常態”後,上述行業産能明顯過剩,價格下行,産品滯銷。如果2015年經濟增長7%左右,上述産業的需求難以有大幅度增加,相關行業去産能化進程還將繼續。雖然這會給部分企業、行業帶來一時困難。但是只要發揮好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讓經營困難企業及時退出市場,讓資金和人才等要素及時轉向更高效率的領域,中長期看是有利於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

  四是為改革和結構調整騰出空間。7%雖然較前幾年都低,但當前環境下實現難度不小。實現這一增速,既有可能也有必要。一方面,有了這個中高速的增長,就為改革提供了大體穩定就業、物價等社會大環境,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居民收入調整就能穩步推進。另一方面,這一經濟增速下的物價穩定,將為能源資源價格改革等“深水區”改革騰出空間,已經推出的天然氣價格並軌,以及即將推出的電價改革等都是多年想改未改的,今年經濟形勢為改革開營造了相對有利的大環境。

  (作者為清華大學研究員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青年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