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藍色經濟潛力巨大

  • 發佈時間:2015-06-18 06:07: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援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調節器。從經濟角度來看,海洋既是自然資源的寶庫,又為解決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路徑。

  海洋經濟被形象地稱為藍色經濟,主要是指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産經營活動和相關服務。它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等。海洋佔地表面積的71%,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化學、礦物和能源等自然資源。

  在生物資源方面,全球海洋中約有50萬種生物,生物資源總量達26萬億噸,相當於儲存著陸地上全部農産品1000倍的食物。其中魚、蝦、貝等海洋生物資源,除了直接捕撈供食用和藥用外,還可以通過養殖擴大規模和效益。在化學資源方面,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種。洋底還富集了大量錳結核、磷礦石和重金屬等礦藏。海洋還是水資源的寶庫,集中了地球97%的水,可以直接作為工業冷卻水源,也是取之不盡的淡化水源。在海底礦産資源方面,海底石油總蘊藏量約為2000億噸,佔全球石油總儲量的30%;海底天然氣儲量約43萬億立方米,佔全球天然氣總儲量的33%。海洋還是能量的源泉,海洋的波浪、潮汐都蘊藏著巨大的動力能;加上海水熱能和鹽度差能等能量,每年有近100億千瓦。

  海洋的經濟價值巨大,雖然評估角度不同會有較大出入,但其産能堪與全球經濟大國匹敵。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顯示,海洋每年産生的貨物和服務價值至少2.5萬億美元,資産總值估計達24萬億美元。

  海洋使沿海地區成為經濟社會文化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這是因為沿海地區雨量充沛,適合發展農業,氣候適宜、空氣清新,適合人類生存;加之沿海地區優越的區位優勢,便於海內外交流與合作。目前,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沿海地區。此外,通過填海造地、修建海底隧道和海上倉庫等,人類還向海洋開闢了巨大生存空間。隨著科技進步,人類活動空間將向海洋深處和遠處擴展,海底或海上城市不再是幻想。

  科技在人類認識和開發海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藍色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對高新技術的高度依賴。例如,海上油田開發從勘察、鑽探、開採和油氣輸送到提煉的全過程,幾乎都離不開高技術的支援。而且,海洋開發所需要的所有技術幾乎都是資金密集、知識密集的高新技術。隨著海洋科學和海洋工程的發展,新興海洋産業不斷涌現,海洋開發利用的規模將日益擴大。

  當前,藍色經濟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和新的增長點。但是,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嚴重損害了海洋寶藏。人類認識到應把海洋作為生命支援系統加以保護,大力發展環境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技術、清潔生産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用綠色科技為藍色經濟護航。

  我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約相當於陸上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屬於海洋大國。其中,漁場面積達281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漁場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海洋資源多樣,擁有海洋生物2萬多種;油氣、礦産資源、再生能源等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2014年,全國藍色經濟約6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4%。當前,我國藍色經濟正以産業轉型升級和海上絲綢之路為契機加速發展。通過推進科技興海戰略,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壯大戰略性海洋新興産業,加快傳統海洋産業升級,不斷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