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小企業必須創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6-18 06:07: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既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點,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難點。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直面挑戰,多措並舉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同時中小企業也要苦練內功,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關係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功實施。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實踐證明,只有廣大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上去了,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上去,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也才能上去。

  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意義重大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分量,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中小企業是市場主體的超大戶。中小企業數量佔全部市場主體總量的99%以上。

  其二,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中小企業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中小企業是未來經濟繁榮的基礎,也是未來稅源的增長點。

  其三,中小企業是城鎮就業的主渠道。據統計,中小企業提供的城鎮就業崗位佔了全部新增城鎮就業崗位的80%以上。可以説,沒有中小企業的快速增加,就沒有就業形勢的穩定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

  其四,中小企業是社會服務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提供了廣泛服務,涵蓋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在現代城市中,如果沒有中小企業提供生活服務,城市將無法運作。

  其五,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對市場需求反應最靈敏,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創新的願望最強烈,與創新是天然的盟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産品是由中小微企業完成的,部分中小企業經過創新成長為跨國公司。

  當然,也要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向未來,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得好,關鍵是要準確認識新常態、適應這個新常態,抓住新常態帶來的機遇,應對好新常態帶來的挑戰。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九大趨勢。對企業來講,誰先把握住、把握好了這些發展趨勢,誰就把握了發展的主動和先機。

  新形勢確實帶來了新挑戰。現在,許多中小企業開始感覺到生存和發展的壓力空前增加。面對新的形勢,中小企業只有主動創新,才能抓住國內市場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機遇,應對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挑戰,消化要素成本特別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滿足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要求,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實現産業轉型升級。

  直面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

  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既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點,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難點。這可以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從企業內部看,主要問題是創新能力不足。這種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人才匱乏。我國從事科研開發的科技人員雖然60%在企業,但絕大多數集中在大企業,在中小企業從事技術創新的人員很不夠。企業科技人員不足且流失嚴重,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二是技術創新投入意願不足。由於創新需要較大投入,而投入難以很快得到相應回報。因此,中小企業更願意把資金投入到週期短、回報率高的項目中,以獲得近期的、現實的經濟利益。多年來,企業和市場的擴張速度遠遠快於創新週期,使得不少中小企業難以靜下心來搞創新。相當多的中小企業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三是創新資金來源不足。中小企業資本社會化程度低且總量小,難以應對技術創新成本高、回收期長等風險,另外,融資難、融資貴,中小企業在資金方面面臨較大制約。四是資訊不暢。中小企業獲取資訊途徑較少而且時效不高,缺少充足的科技資訊和市場資訊,這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從企業外部看,主要問題是創新的社會環境不完善。世界各國經驗表明,中小企業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産業轉型升級,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建立良好的創新環境。比如,德國不少中小企業都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技術水準在不斷提升,在全球保持了領先地位,主要得益於良好的創新環境。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外部環境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技體制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保障力度不夠。大學和科研院所自主立項或和大型企業合作立項的研發項目多,且存在著重學術成果評審,輕視産業化應用的弊病。科技經費投入上缺乏響應廣大中小企業技術産品創新需求的機制,不能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應有的技術支援。二是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不足。《中小企業促進法》指出,國家在有關稅收政策上支援和鼓勵中小企業的創立和發展。財政、科技等部門也出臺了很多支援企業創新的政策。比如,對企業創新投入費用在稅前實施“加計扣除”的政策,這也是許多國家鼓勵企業創新的共同做法。但是,在實踐中一些中小企業因為內部賬目不全、爭取政策的能力弱,難以獲得該項政策支援。三是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服務支援體系不完善。中小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缺少對技術進行價值評估、諮詢、風險投資等各種仲介機構支援,導致企業創新資訊缺乏、創新週期較長、創新成本增加。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尤其是加大了對共性技術研究服務平臺的建設,但創新服務能力還較弱。已有的各類科技仲介機構服務産品少,服務面窄,服務缺乏深度,部分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弱。四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科技金融支援體系不完善。五是教育培訓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求。目前,中小企業急需受過熟練技能訓練的技工人員,而我國目前職業技術學校發展與普通高等院校發展相比還很弱,培訓課程設置和培訓能力方面還遠遠不能適應廣大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六是智慧財産權制度不完善影響了中小企業創新的投入動力。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專利侵權等問題還比較嚴重,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積極性。七是公共服務不均等嚴重影響中小企業創新人才的穩定預期。由於享受到的公共服務水準較低,中小企業僱員尤其是技術型人才流動性非常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戶籍制度、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不均等,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技術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也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培養投入和研發創新投入。

  多措並舉支援中小企業創新

  發展是硬道理,創新是硬功夫。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全社會要從國計民生的高度認識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條件。現在,關鍵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進一步完善財稅資金政策對中小企業創新的資助機制。在這一過程中,建議改變目前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資助方式,建立以財政資助中小企業平臺、中小企業平臺帶動科研院所的需求導向的經費投放與管理機制,從經費流向機制方面解決産學研合作問題,加快企業與科技資源的有機結合,改變科研院所研究活動脫離産業實際的局面。

  第二,建立健全創新支援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技術服務機構。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開放服務的方式,在中小企業比較集中和具有産業集聚優勢的地區,重點支援建立一批公共技術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設計、資訊、研發、試驗、檢測、新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場地、儀器設備、技術人才等技術支援。鼓勵中小企業技術服務機構建立技術服務專家庫,組織大學、科研機構、企業離退休技術人員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技術指導和技術診斷服務。

  第三,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保護智慧財産權支援體系。通過財政購買仲介服務、仲介支援中小企業的做法,鼓勵和發展一批支援中小企業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律師事務所,提高中小企業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準。以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優勢的中小企業為重點,加強宣傳和培訓,普及智慧財産權知識,推進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試點,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專利輔導、專利代理等服務。加大對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産品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創新積極性。

  第四,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金融支援。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促進風險投資機構發展;完善技術交易市場、産權交易市場,促進技術與資本的有機結合;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産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開展智慧財産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産的質押貸款試點,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援;積極推進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開展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層次信用擔保。完善資本市場,積極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發展。

  中小企業應苦練內功

  新常態既帶來新挑戰,也蘊藏著新機遇。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因此,主動適應新常態,才能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例如,體驗式消費、環保産業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發展迅速,這也是中小企業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關鍵是中小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種途徑轉型升級。

  一是要重視技術創新。加大內部人才培養以及外部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製適銷對路的新産品,提高産品品質和競爭力,鞏固企業發展地位。

  二是要重視管理創新。中小企業應根據企業發展規模和行業特點,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特別是要提高對創新的激勵力度。

  三是要重視商業模式創新。製造服務化、服務網路化、網路全球化,這是商業發展的新趨勢。中小企業要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降低成本和開發個性化、全球化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