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紛設專營機構支援海洋經濟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5-19 15:11: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5月19日電(記者吳雨)隨著海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不少銀行都將目光投向海洋經濟,紛紛成立相關事業部和特色部門,通過細分市場把握風險,分享海洋經濟帶來的紅利。
日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在山東青島成立了藍色經濟金融服務中心,成為銀行業首家海洋經濟金融專營機構。而緊盯青島海洋經濟的銀行可不止浦發一家,在定位於海洋經濟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遍佈著大大小小53家銀行分支機構,深度介入海洋全産業鏈。
“借助山東的藍色經濟發展戰略,青島依託海洋經濟的企業擁有很多機會,也使得青島成為商業銀行的‘必爭之地’。”青島西海岸金融辦主任李海濤介紹,2014年青島市海洋經濟規模突破1700億元,海洋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9.5%。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在山東從事海藻生物提純近50年,企業的海藻酸鈉産量已經做到全球最大。去年在浦發銀行的幫助下,累計從海外融到2500萬美元的低成本資金,極大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在今年一季度企業出口額逆勢上揚,前四個月出口額約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超20%。
“服務我們這樣從事海洋經濟的中小企業,不能只看企業的財務報表和資産品質,而是應該對整個産業有所了解,否則就會盲目授信。”青島明月海藻集團董事長張國防告訴記者,這幾年他明顯感受到銀行的專業性程度正在提升。
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對海洋經濟領域成立專門機構,或提升機構級別,給予機構更多的專項信貸規模和審批許可權。除了浦發銀行成立了海洋經濟金融專營機構,民生銀行對於海洋漁業金融實行事業部制管理,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則籌劃將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支行升級為二級分行。
浦發銀行藍色經濟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孫軼卿表示,一方面,銀行越來越重視細分市場,以差別化服務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海洋經濟正不斷發生變化,需要金融機構潛心研究,創新相適應的金融服務。
隨著涉海的傳統物流、貿易加工類企業正在朝著“網際網路+”方向轉型發展,上海、青島、浙江、福建等沿海港口也開始利用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提升整體服務效率,各家銀行也想由此入手,緊跟網際網路大潮研究金融産品,打通多方支付平臺整合服務方案。
其實,做海洋經濟金融服務並不容易,金融風險不可小覷。去年6月,在“青島港事件中,企業通過倉單造假以同一批貨物在多家銀行進行貸款,不少銀行捲入青島港金屬倉單質押騙貸事件損失慘重。
“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正在打造一個信用服務平臺,實現青島各港口資訊互通,特別是倉單抵押資訊做到公示後,將有效避免重復抵押騙貸的風險。”浦發藍色經濟金融服務中心航運金融部總經理呂鳴雷告訴記者,“除了借助外在透明的資訊平臺,銀行自身對於一個行業了解的程度真正決定了業務風險的大小。”
近年來,國際市場航運業不景氣,國內大部分航運企業利潤率走低,不少銀行都收緊了航運業貸款。不過,也有銀行借此機會積極介入航運業。
“航運是一個大資金市場,發展好的時候很多銀行撲過來,形勢不好了就會有銀行抽貸,大家一哄而散。”呂鳴雷説,“但只要深入研究市場,就不會出現盲目放貸或抽貸的情況,銀行和企業更應該抱團發展,分享海洋經濟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