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資訊社會構建數字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6-18 01:29:5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發展,測繪先行。
找最近的公交車站、搜索美味餐廳……這些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位置服務背後都少不了基礎測繪的支撐。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15—2030年全國基礎測繪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這一《規劃綱要》有何重要意義,將給相關技術和産業帶來哪些變化,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副局長王春峰。
目標確定基於現實需求
《規劃綱要》明確,到2020年,建立起高效協調的基礎測繪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形成以基礎地理資訊獲取立體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智慧化、服務網路化社會化為特徵的資訊化測繪體系,全面建成結構完整、功能完備的數字地理空間框架;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為核心的完整測繪地理資訊服務鏈條,具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服務的能力。
這些目標的確定是基於哪些因素的考量?王春峰説基礎測繪工作的本質屬性是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規劃綱要》確定發展目標、明確發展任務、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基於新時期基礎測繪面臨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以及技術上的可行性。
他具體解釋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社會管理、國家安全等方面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家相繼提出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和部署——“一帶一路”戰略、海洋強國戰略、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際網路+等等,客觀上要求基礎測繪發展要突破傳統思維,在工作對象、服務方式等方面實現創新。例如,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國家戰略任務的實施需要在基礎測繪保障服務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提供地理國情監測及資訊服務。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也意味著新時期應急測繪保障工作面臨著廣泛深入的需求。
此外,技術發展是重要依據。基礎測繪是一項技術密集型工作,其生産服務的能力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關技術發展的水準和程度。當前,資訊技術、空間技術等相關技術快速發展,我國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加快組網,預計2020年形成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陸海觀測衛星系統等空間基礎設施重大專項正在實施。與此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與基礎測繪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不斷趨於成熟、應用和普及。技術的發展必將推動基礎測繪生産模式和工藝流程的變革以及生産服務效率的提高,這就為基礎測繪轉型發展、提升能力準備了條件,也因而成為規劃任務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據。
規劃任務突出技術自主創新
王春峰説,與上一版的相比,此次的《規劃綱要》調整後的規劃任務突出了測繪基準和衛星技術應用、突出了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突出了技術自主創新,並注重邊境、國外和海洋等方面的基礎地理資訊資源建設。
他説,《規劃綱要》主要有以下亮點:一是提出了新型基礎測繪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其主要特徵和相應的目標任務佈局;二是首次明確提出了構建以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為核心的完整服務鏈條,進一步豐富了測繪地理資訊公共服務的內涵;三是進一步強化了衛星測繪應用,將其定位為現代測繪基準維護更新和測繪地理資訊生産服務體系的主要技術支撐;四是進一步明確了測繪地理資訊自主創新的方向。
他解釋説,新型基礎測繪是傳統基礎測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發展方向。經過多年努力,陸地國土基礎測繪任務已基本完成。據“十二五”規劃評估報告,目前,國家級和省級(除西藏外)基礎地理資訊數據庫已全面建成,基礎測繪生産已實現由重點圍繞地圖測制更新等向重點圍繞基礎地理資訊數據庫的維護更新等的轉變;基礎測繪服務內容實現由以提供基本比例尺地圖紙質圖件為主向以提供多樣化數字産品、定制化製圖服務以及地理國情監測、數字城市、應急測繪等個性化服務轉變;基礎測繪服務模式實現由統一窗口服務向窗口+網路化服務模式轉變;以天文大地測量等技術為支撐的傳統測繪基準已經完成向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為主要支撐的現代測繪基準的轉變。另外,由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和由市場主導的産業化服務並行發展,測繪地理資訊的生産服務格局更加合理。
重點推進基礎測繪應用服務
王春峰説,近些年,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根據不斷改進基礎測繪應用服務模式,已基本實現了多樣化、網路化綜合地理資訊服務能力。《規劃綱要》又進一步要求基礎測繪應用服務要實現多層次、全方位,並據此部署了相關任務。
在數字城市建設應用方面,《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快推進數字城市、數字省區建設”“開展智慧城市地理空間和時空資訊平臺建設”等。這是基於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準的要求提出來的,也是對不動産統一登記、地下管網建設等的有力支撐。
在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應用方面,《規劃綱要》也進行了部署。“天地圖”實際上是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的一個具體案例。經
《規劃綱要》確定的中期任務
應用體系
現代化測繪基準和衛星測繪應用體系建設,包括形成覆蓋我國全部陸海國土,大地、高程和重力控制網三網結合的現代化高精度測繪基準體系及提升衛星測繪服務能力等。
資訊資源
基礎地理資訊資源建設與更新,包括數字地理空間框架、重點地區基礎測繪、全球地理資訊資源建設等。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地理資訊數據獲取技術裝備、國家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等。
公共服務
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包括地理資訊公共服務體系、地理國情監測業務工作體系、應急測繪等。
標準工作
測繪地理資訊科技創新和標準化建設,包括測繪地理資訊自主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智慧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和時空資訊平臺建設等。
■延伸閱讀
新型基礎測繪的四“新”
《規劃綱要》明確了新型基礎測繪的特徵為“全球覆蓋、海陸兼顧、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用”。其“新”主要體現在:技術手段“新”——將衛星遙感和衛星導航定位納入基本技術手段,充分體現測繪對新技術的把握和應用;工作內容“新”——以對現有數據庫的維護更新和全球、海洋以及重點地區動態測繪為常規工作內容,實現全球覆蓋和海陸兼顧;成果形式“新”——以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和數字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庫為主要成果形式,實現基礎地理資訊的多尺度融合和聯動更新,不再局限于按計劃生産紙質地形圖;生産服務方式“新”——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網路化定制服務為主要生産服務方式,打破單一、呆板、離線的傳統服務模式。
過四年多發展,其已廣泛應用於公安、水利、海關、稅收等眾多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已經成為測繪地理資訊服務轉型的關鍵支撐。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推進國家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及應用”,關鍵是要繼續強化其戰略性地位,不斷豐富資訊資源,強化技術支撐,保證其接續性發展。
在地理國情監測與應用方面,今年年底,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將全面完成,並轉入到常態化的監測工作中。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完善地理國情監測標準體系,優化部門協作機制,形成成熟的監測業務工作體系”,是保證監測工作常態化的前提條件。另外,探索將地理國情監測納入年度投資計劃管理,也是實現其業務化的關鍵支撐。
在應急測繪建設及應用方面,將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做好相關工作,重點是要總結好四川、黑龍江等地區的應急測繪服務保障經驗。在此基礎上,加強應急測繪裝備、應急測繪資訊資源建設,建立健全應急測繪工作機制和部門間應急協作共用機制,強化資訊互聯互通,實現業務聯網協同,全面提升應急測繪服務保障能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