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世安:經濟新常態離不開金融新常態支援

  • 發佈時間:2015-06-16 08:44:16  來源:光明網  作者:孫宇婷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13日,“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在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舉行。來自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的20余名業界專家和400余名嘉賓雲集於此,論道資本變革與創新。為支援“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落地,本次論壇邀請了新加坡交易所、上證所、華西證券、國金證券等知名金融機構參加。

  “當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已成為時代主旋律,並成為我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中高端發展的新引擎。”6月13日,在成都市金融辦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在蓉舉行的“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論壇上,上證所副總經理劉世安發表了“加快推進適應新常態的金融改革”的主題演講。“我國資本市場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儘管絕對規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同我國龐大的實體經濟以及新興産業的巨大融資需求相比,相對規模還是偏小。”劉世安表示。

  資本市場助力經濟新常態

  在開場主題演講中,上證所副總經理劉世安認為,經濟新常態下創新與資本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他談到,“經濟新常態下新興産業、中小微創新創業企業是實體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代表著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

  但這類企業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普遍存在著初期投入多、盈利週期長、經營風險高、投資風險大等特點,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傳統金融模式很難有效滿足其融資需求。

  相比之下,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和投資風險相對分散,天然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用、定價市場化、服務多層次的特徵,可以有效對接新興産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多樣化投融資需求。

  劉世安指出,近三十年來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為全球電腦、通信、網際網路和生物技術四大産業提供了大量低廉、便捷、多樣的金融服務支援,催生出以IBM、微軟、蘋果、谷歌等為代表的科技産業巨人。

  因此,在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的經濟新常態下,單純依靠大規模信貸擴張的舊模式已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構建能夠滿足新經濟、新型産業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新常態。“經濟新常態離不開金融新常態的有力支援”,他表示,從存量看,截至今年5月底滬深兩市股票總市值已超過60萬億,位居全球第二,但直接融資比重僅達46%,遠低於同時期境外主要經濟體70%的平均水準。

  從增量來看,2014年我國直接融資達到2.8萬億人民幣,其中股票融資為4350億元,也位於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但是直接融資佔整個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僅17%,股票融資比重更低,僅有2.7%。可見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新常態下新經濟發展的空間依然巨大。

  資本市場還有諸多不足

  劉世安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目前還存在諸多不足,與金融新常態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行政管制過多,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成本過高,運作效率較低;股票市場波動較大,穩定性不足;市場法制意識比較薄弱,證券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等多個方面。

  針對我國當前股票市場波動性較大的現狀,劉世安通過與海外老牌資本市場對比分析指出,成熟資本市場中股票上漲年份大多超過股票下跌年份。他表示,“過去60年美股上漲年份超過下跌年份的2倍,呈現明顯的牛長熊短格局。我國股市上漲13年,下跌18年,大致是相當的。”

  但是2001年以來,A股上漲5年,下跌8年。重要原因是市場缺乏一定規模的長期資金,A股整個市場大起大落波動性大、穩定性差。劉世安表示,2014年上海機構投資持股比重只有10%,而美國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在60%以上。近期A股的股票開戶數突破2億戶,這些投資者絕大部分是風險意識小的散戶,導致投資結構進一步失衡。

  鋻於我國資本市場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劉世安指出,要打破制約市場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政策性束縛,完善資本市場運作機制,構造金融新常態。

  在會議上,20余名業界資深專家和400余名現場嘉賓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與創新”、“融的創新蓉的未來”、“國資證券化及PPP改革 撬動投資新藍海”等議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和討論,特別是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如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支援創業創新展開了深入交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