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至關重要
- 發佈時間:2015-06-16 07: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的農産品到底是不是安全的?我想告訴大家,中國的農産品總體是安全的,水準一年比一年好。現在主要是信心問題。”在2015國際食品安全會議上,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局副局長程金根這樣説。
事實上,近年來的一些食品問題,並非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是由於消費者感知到的風險與科學評估的事實風險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因為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誤讀、誤解和誤信。在人們“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下,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的謠言被大肆傳播,不僅誤導公眾,對相關行業造成巨大傷害,更影響了相關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部食品風險評估和管理處官員康彼得所指出的,“根據證據理解的風險是,風險=危險;而在消費者看來,風險=危險+憤怒。”如何消除消費者的憤怒,重建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加強風險交流,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問題至關重要。
所謂風險交流,是指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人員、消費者、企業、學術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就某項風險所涉及的因素和風險認知相互交換資訊和意見的過程。換言之,風險交流是一個公開的、雙向的資訊和觀點的交流,其目的是風險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並做出更好的風險管理決定。
加強風險交流,我們首先需要客觀看待食品安全風險。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實行零容忍,但也要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具有很大的複雜性,食品安全是沒有零風險的,風險客觀存在並將長期存在。
有效的風險交流不是單方面的資訊發佈,而是雙向的資訊和觀點的交流。這種溝通要以最科學的證據為依據,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準確地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響應,對不確定因素進行科普和解釋,並説明為減少風險所採取的措施。
目前,風險分析框架已經成為國際上應對和處理食品安全問題、防範食品安全風險所公認的科學原則和手段,我國也已經成立了相關機構並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做出了明確規定。雖然我國的風險交流機制才剛剛起步,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將取得更多的共識。(經濟日報 熊 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