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勤奮炒股不如懶人買基?

  • 發佈時間:2015-06-15 02:36:09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沙晚報記者 肖娟

  “曾在公募界被視為神一般存在的王亞偉,也被後浪拍在了沙灘上。”雖然退出公募基金界已久,但公募一哥王亞偉還是屢屢被人提及,並作為參照物進行比較。近日有消息稱,3位基金經理刷新了王亞偉所管理華夏大盤時創下的226%的公募基金最高年收益紀錄。記者查詢發現,今年以來,5隻基金收益超過200%,335隻基金收益超過100%。

  數據身逢牛市,炒股買基的人多了

  “我又炒股,又買基金。”近日,記者在一銀行網點偶遇了和證券客戶經理聊天的齊姐,“經過上次‘5·28’大跌,我炒股的盈利吐出去不少,今年總體盈利不超過10%。説實話,牛市炒股賺這點錢有點不好意思。相比之下,沒怎麼折騰的基金還有點收成。”

  齊姐告訴記者,目前她收益最高一隻基金是4年前定投的華夏紅利,解套後還獲得了120%的收益。今年以來,差不多時點買的3隻基金收益有所分化,如4月買的易方達醫療累計收益29.97%,5月買的富國新興産業、招商醫療健康産業的收益分別為8.1%、6%。

  身逢牛市,炒股買基的人都增加了。近日,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顯示,5月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為133點,較上期明顯上升5個百分點。本期財富景氣指數的明顯回升,主要是受到了投資意願指數大幅上升的影響,可從近幾個月快速上升的股票和基金開戶數中可見一二。

  調查炒股還是投基,感受各有不同

  牛市裏,投資者會選擇炒股還是買基?不同的人感受也不相同。近日,記者諮詢星城一家證券公司客戶經理。該工作人員表示,就她的客戶而言,炒股還是主流。

  “雖然券商也代銷基金,但客戶開戶就是為了炒股的,問我們的也是問股票的居多。除了投資偏好不同,投資門檻也是原因。以新基金為例,部分有5萬元、10萬元的起點限制,如果按照1%的手續費認購的話,投資者至少需要50500元。”她説。

  作為代銷基金的傳統渠道,銀行則是另一番場景。一次採訪中,不到10分鐘內,星城一位理財師就接了3個諮詢基金的電話。

  星城一股份制銀行理財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客戶不會向她諮詢股票,而是諮詢基金,“客戶炒股會聽消息,諮詢朋友、客戶經理,最終傾向於自己判斷。但買基金很多人還是想問下理財師的建議。有的是因為對股票不了解,又不想錯過牛市的機會,於是借道基金來投資;有的是覺得炒股風險大,基金可以分散一定風險;有的投資者則比較理性,是比較了自身炒股和買基的收益之後,再配置二者的投資比例。”

  建議收益分化大,買基不能做甩手掌櫃

  同樣是買基金,收益各有不同。昨日記者從天天基金網查詢到,截至記者發稿,今年來共有5隻基金收益在200%以上,分別是寶盈新價值混合(229%)、易方達新興成長(227.15%)、華寶興業服務(206.23%)、匯添富移動互聯網(205.86%)、富國低碳環保(204.04%),335隻基金收益翻倍。

  雖然身逢牛市,但並不是每一隻基金都能讓投資者滿意。2000多只基金中,除去300多只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仍有245隻基金今年來收益在5%以下,佔比12%。

  值得一提的是,當基民並不意味著就能當甩手掌櫃。在轟轟烈烈的牛市中,有部分高位建倉的基金至今仍未解套。如成立於2010年12月的銀華抗通脹主題基金,昨日凈值為0.564,這意味著5年前投資者若按照1元的凈值認購,至今仍虧損40%以上。而這並非孤例,2007年大牛市中建倉的部分QDII基金,一齣海就遇上金融危機,大多數投資者至今仍未解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