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路者定增21億謀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6-15 02:32:5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5日,探路者宣佈了一筆21億元的大額定增,意圖打造戶外體育加旅遊的生態圈佈局。

  今年年初該公司還曾設立體育産業投資基金,3月份宣佈並購戶外旅遊020平臺易遊天下,在戶外老本行之外,探路者加碼佈局體育和旅遊的意圖非常明顯。

  在頻繁祭出定增、並購等大招之後,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開始受到資本的熱捧。年初至今,探路者股價從17元附近一路震蕩上行,最高探至44元之上,累計漲幅超過150%。

  但實際上,在轉型佈局和備受熱捧的背後,是去年公司主業增速放緩和毛利下滑的事實;同時,也有觀點認為,該公司在未來的體育産業佈局上路徑並不清晰,口號大過實質。

  資本運作頻繁

  在體育和戶外領域,探路者已經頻繁上演並購、定增等資本動作。

  6月5日晚間,探路者公告稱,擬將向5名特定對象,發行約8000萬股,共募集資金21.06億元,用於公司戶外運動生態的建立。

  具體的募資用途,將分為六個大的項目。分別是:“探路者雲項目”、“露營滑雪及戶外多功能體驗中心項目”、“綠野戶外旅行 O2O項目”、“戶外用品垂直電商項目”、“戶外安全保障服務平臺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六個項目。

  這六個項目,分別使用資金額度為5.17億元、8.22億元、2億元、1.88億元、1.78億元和2億元。

  探路者稱,本次大額定增的目的,旨在使公司從單一的運動品牌供應商,向大眾運動、戶外活動的服務商轉變,能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讓公司舊有的業務板塊得到外延和擴張。

  事實上,這並不只是該公司近期唯一的資本運作。從去年末至今,在體育和戶外領域,該公司已經頻繁上演並購、定增等資本動作。

  早在今年1月,探路者就曾宣佈發起設立總規模為3億元的探路者基金,其中公司出資4000萬。基金將專注于投資體育垂直類媒體和大眾體育賽事相關領域的企業。這也打響了探路者佈局體育的頭炮。

  3月份,該公司又祭出“大招”,以2.31億元收購易遊天下74.56%股權。後者是一家定位旅行O2O的綜合服務商,通過整合上游産品端、下游零售端資源開展B2B業務。此舉被認為是探路者佈局戶外和旅遊結合的信號。

  而伴隨頻頻的動作,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也備受熱捧。年初至今,探路者股價從17元左右一路扶搖直上,最高探至44元之上,最大漲幅超過150%。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受政策影響,體育本身就是市場的熱點。探路者的幾次動作,包括戶外生態、體育基金還有與旅遊結合的O2O以及電商等,每一個都是熱門概念,股價自然受到熱捧。”上海一家券商文化體育産業分析師稱。

  探路者主業增速放緩

  到了2014年,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僅有18%左右,業績有明顯放緩的跡象。

  “其實對於未來探路者的發展方向,就是三個板塊:戶外、旅遊和體育。”今年3月,公司董事長盛發強曾對新京報記者如此描述。

  同時他也表示,根據未來的三個板塊,公司將分別設立戶外、旅遊和體育三個事業群。

  而在這次的定增公告中,還有兩處值得關注的焦點。其一,公司擬將名稱從“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有分析認為,公司更名,用意就是擺脫戶外用品供應商的局限,為未來向戶外、旅遊等服務商轉型鋪路。

  另一個則是,探路者聘任了原安踏集團的副總裁張濤,出任公司的體育事業部總監,負責未來在體育行業投融資以及賽事、傳媒、運動社區、智慧硬體領域的管理統籌。

  不少券商的策略報告,對探路者此舉都持看多的態度。

  例如,方正證券的研報就認為,探路者目前的戰略佈局是站在了大戶外産業構建的層面,此次定增有助於公司戶外生態圈戰略的落地,會有助於夯實戶外生活整體解決方案的行業地位,實現成為大眾健康生活方式推動者的願景。

  “如果從二級市場的角度來看,公司定增有了錢,又挖到了人,業務板塊也是時下大熱的概念,自然受到資本的熱捧。”北京一家專注二級市場體育板塊的基金經理表示。但同時,他也認為,公司的這種轉型,有主業放緩和商業模式單一的原因。

  探路者,于2009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國內目前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一直以來,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産品的設計和研發以及渠道的管理。生産通過外包形式進行,線下的銷售則是加盟店的形式推廣。

  “公司和國內運動品牌的模式基本一樣,這種模式下,銷售不是公司自己做,無法與用戶直接接觸産生更多的黏性,是比較大的問題。”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2012年之後,受宏觀經濟放緩的影響,前期加速擴張的運動服裝品牌公司集體陷入困境。當年,在港股上市的李寧出現8年來首次虧損20億元的情況,而安踏、匹克等公司的業績也不同程度下滑。

  探路者也未能倖免。從公司過去多年財報情況來看,2010年至2014年,公司的營收從4.34億元上漲到17.15億元;凈利潤從5389萬元增長到2.94億元。

  不過,在2010到2013的三年間,該公司凈利潤每年的增長率至少在50%之上;但到了2014年,公司的凈利潤增長僅有18%左右,業績有明顯放緩的跡象。

  另外一個數據是,公司在2014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為48.84%,較2013年50%以上開始下滑。

  “整個傳統輕工運動服裝業都有産能過剩和業績下滑的問題,對探路者來説,舊有的商業模式不行,行業下滑,轉型勢在必行。”上海券商人士評述。

  不過,探路者的運氣似乎不錯。在開始啟動轉型之路的時候,去年8月國務院有關促進體育消費的46號文件下發,體育一下成為二級市場上預期大好的板塊概念。和體育搭邊的探路者一下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標的。

  “某種程度上説,在公司轉型的當口,利好的政策突然出現,公司也適時地做出了相應的戰略規劃部署,很幸運也很聰明。”前述基金經理表示。

  體育佈局路徑並不清晰

  “整個A股的體育板塊股價炒得已經很高,高股價伴隨高泡沫和風險。”

  儘管備受資本和機構的看好,有觀點認為,探路者在未來的業務板塊中,至少在體育上的佈局,路徑不夠清晰。

  “其實,從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來看,探路者的轉型最開始是將重心放在在戶外和旅遊相結合上面。”前述上海的券商分析員稱。

  具體來看,她認為,由於戶外可以和旅遊以及電商直接掛鉤,一年多之前,探路者就開始做了一系列並購事項。

  從2013年年末開始,探路者先後投資了有“東南亞攜程”之稱的旅遊平臺Asiatravel、戶外活動平臺綠野網、極之美、線下多品店圖途以及O2O旅行服務商易遊天下。公司進軍戶外旅遊的想法和意圖已經頗為明顯。

  相比之下,在體育板塊,除去年初投資4000萬設立産業基金,以及宣佈安踏集團副總裁張濤加盟,探路者並無太多具體動作。

  此前的公告裏,探路者表示,在體育方面的佈局會以投融資為基礎,向賽事、傳媒社區和智慧健身管理等方向延伸。

  “應該説,去年8月46號文件發佈之後,體育一下成了市場大熱,很多公司都開始強拉硬拽向體育概念上搭。”前述基金經理認為,從目前A股的體育概念板塊來看,雖然很多號稱要做體育和向體育産業轉型,但都沒有實質性的體育業務和明確的路徑。

  “例如之前的雷曼光電,主業做照明設備;還有近期聲稱要做體育的華錄百納,原本是娛樂內容的生産商。”該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真正在做體育的可能只有港股的智美集團,此外的樂視體育已經從母公司樂視網剝離。

  上海券商的分析師則認為,探路者目前佈局體育的戰略和其他轉型體育的公司雷同,“之前貴人鳥轉型體育也是和虎撲成立基金,都是以早期投資和觀望為主題,未來真正做業務,聚焦在哪些領域還有待觀察。”

  “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整個A股的體育板塊股價炒得已經很高,高股價伴隨高泡沫和風險,如果後期轉型和業績無法一一實現,可能會有下跌的風險,投資者應該謹慎對待。”前述基金經理表示。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北京報道

探路者(30000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