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活有“腸”識 才會有健康

  • 發佈時間:2015-06-15 02: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人們往往認為腸道只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其實它還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發揮著阻擋有害菌的“保衛”功能。請關注——生活有“腸”識 才會有健康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九成人存在腸道健康問題。在近日舉行的“關愛腸道,有益更健康”世界腸道健康日主題活動上,國家衛計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呼籲關注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與“死亡四重奏”相關

  傳統中醫説:“欲無病,腸無渣;欲長壽,腸常清。”

  擔負著人體吸收消化重要任務的腸道,有人體 “國防部”之稱。然而,關於腸道,人們似乎很少去探究。其實,這條彎彎曲曲的腸道,長約7米,攤開後整整有200平方米以上,不僅是身體最重要的營養吸收、免疫器官,還決定著一個人的狀態、身材、精神甚至壽命,與體型胖瘦、皮膚體味、性格脾氣、各種癌症等有著直接關聯。

  我國腸道健康狀況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人存在腸道健康問題,其中北京、黑龍江和四川超過50%的調查對象有便秘、脹氣等腸道問題;並且腸道問題呈現行業聚焦性,IT、廣告、傳媒行業從業者腸道問題最嚴重,97%的廣告人便秘、91%的程式員腹脹、97%的媒體人經常經歷腹瀉的痛苦。

  調查還顯示,腸道健康也與單身與否相關,61%未婚人士有腸道健康問題,而已婚人士這一比率僅佔32%。醫學界的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健康與“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密切相關。

  腸道菌群有健康配比率

  “腸道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的配比關係,決定著腸道是否健康。”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王玉梅表示,腸道裏每天有著超過百兆的各種細菌在相互戰鬥角力。這裡可以分為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類。有益菌的代表是益生菌、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乳酸菌群。有害菌的代表是肉毒莢膜桿菌、葡萄球菌、赤痢菌、傷寒菌等。中性菌的代表是類桿菌、鏈球菌和一些非病原性大腸菌等。有益菌和有害菌在激烈的戰鬥中,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中性菌則在觀望,誰佔優勢,就立即倒向優勢一方。

  專家表示,不同人群的腸道各菌群配比有所區別。其中,強健人的腸道菌群基本為:有益菌75%,有害菌15%,中性菌15%;普通人的腸道菌群基本為:有益菌25%,有害菌25%,中性菌50%;便秘人的腸道菌群基本為:有益菌15%,有害菌65%,中性菌20%,而癌症病人的腸道菌群基本為:有益菌10%,有害菌90%。

  據了解,腸道老化的速度,取決於腸道內菌群的平衡度。當有害菌唱主角時,腸道內有害菌分泌的毒素就跑遍全身,造成各種炎症,加重肝臟負擔,引發小到皮膚病、口氣重,大到糖尿病、血液病、腸癌等疾病。幾乎所有成年疾病都和腸道相關。有益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長,降低他們的危險性,並強化腸道免疫力。因此,專家強調,想要有益菌獲得勝利,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補充益生菌。

  腸道不健康有六大表現

  “萬病源自腸道”,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肛腸科李玉英主任醫師介紹,腸道健康時,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大多過有害菌數量;人的食欲較好,排便定時通暢,大便呈現完美的香蕉狀;皮膚看上去也會光澤、紅潤。而一旦腸道出了問題,各種“擺不上臺面”的麻煩事就會找到府來,一般來説,腸道不健康主要有六大表現:

  1.便秘: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2.腹瀉、腸易激:表現為急、慢性腹瀉,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明顯增加;3.排便惡臭:正常大便應呈偏酸氣味,而並非刺鼻惡臭;4.放屁很臭:腸道內有害菌産生了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5.口臭:口腔呼出氣體發出難聞的氣味;6.膚色粗糙、晦暗: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朋友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保護自己的胃腸。首先要做到戒煙限酒,保持胃酸分泌的節律性,保護胃黏膜,防止産生潰瘍。特別是要保證一日三餐的時間和營養,保證睡眠和休息時間。其次是加強體育鍛鍊,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增強體質,能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並且注意調節心態和情緒,保證每一天都有一份愉悅的心情。

  “腸”識“腸”運動雙管齊下

  對於改善腸道健康的方法,大多數人會選擇運動、膳食調整和攝取益生菌,而只有40%的人知道低溫酸奶中含有有益腸道健康的益生菌。

  為了讓公眾更加關注自己的腸道健康,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攜手蒙牛達能,共同推出《有“腸”識,才健康》腸道健康知識手冊,並向公眾推薦10條保持腸道健康的建議:在控制食物總能量的基礎上,少食多餐,不要錯過早餐,深夜不大量進食;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每天吃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經常進食全穀物和豆類;每週吃魚3—5次;減少攝入脂肪含量較高、鹽多油膩和煎炸的食物;保持健康的體重;選擇食用瘦肉;每天喝1500—2000毫升飲用水,減少飲用含有咖啡因、酒精和糖含量高的飲料;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經常鍛鍊、不吸煙、不酗酒;適當攝入含有益生菌的發酵乳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