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會生存 更學會把職業當事業

  • 發佈時間:2015-06-13 15:32:0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般人眼裏,大學裏的商學院無疑是昂貴代名詞,學費高、門檻也高。而在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卻有一個特殊的項目:專門向農民工開放,而且不用花錢,它就是華東理工商學院“融入城市”公益項目,由華東理工MBA和EMBA學生聯誼會主辦,並由商學院教師、校友、學生共同參與。

  講師校友上臺授課

  “融入城市”計劃作為華東理工商學院的公益項目之一,旨在幫扶那些來自農村地區的城市新移民提高知識水準、工作技能和轉變文化觀念。去年,該項目還特設“新産業員工管理培訓班”,希望通過開設系列免費的企業課程,來提升農村地區新産業員工的業務素質、勞動技能和文化知識,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同時,也希望通過舉行研究、培訓等活動,能夠喚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引起各界重視,為城市“新移民”創造更多的上升空間,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中來。

  新産業員工管理培訓班的培訓內容包括“5S管理”“KPI績效”“班組長現場管理”“班組激勵”“員工職業規劃”“時間管理”等多門課程。培訓講師都是志願者,除了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準、擔任企業高級管理工作的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MBA和EMBA學生任教外,以吳柏鈞教授為首的商學院教師及一些名企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參加了授課。

  助力打破職業瓶頸

  “許多外來務工人員都面臨著職業發展的瓶頸,”該項目的發起人之一、華理MBA在校生王鎮江説,“他們在上海這座城市生活多年,想得到社會更多的認可,但是卻被束縛在一個很小的職業空間裏。”

  該班第一期學員李寧就是如此。他10年前從職業學校畢業,然後從家鄉山東來到上海工作,現在是一名通訊系統生産流水線上的工人,女兒已經6歲。“我想在這個城市安定下來,並且讓家庭更好地生活,在這個領域裏,我工作8年了,經驗很豐富,雖然我想做中層管理者,卻不知道如何去管理業務,感謝華理商學院為我們進行免費的課程培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進入白領就業市場的途徑。”29歲的李寧在課後高興地説。

  據悉,華東理工商學院“融入城市”公益項目開展至今已經順利地舉行了三期社會招生班和兩期企業合作班,培訓了近300名的城市新移民,其中多數是農民工。“融入城市”項目得到了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支援,新一期培訓課程班將在明年3月開班。該項目的報名渠道目前仍在開放中,項目團隊成員每天都在接待報名諮詢,並每週開展學員、講師的面試工作。

  腳踏實地發展事業

  主辦者表示,類似的“公益項目”市場需求巨大。一方面,中國城鎮化進程中,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村勞動力已有2.6億人。未來在城鎮化過程中,將有大量的農民繼續進城,並最終工作生活在大中小城市。但在農民轉化為市民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尖銳和突出的政策、就業、文化等問題,導致進入城市的新移民難以真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新移民”的工作技能有待提升,文化和生活方式亦有待於改變,原城市居民對“新移民”的認知態度和寬容性也有待改善。

  “《員工職業規劃》這門課程讓我茅塞頓開的狀態。我認為,如果要把職業當成事業去發展,責任使命就是動力源泉,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事業心的,這是這門課程對我最大的幫助,感謝融入城市公益項目為我帶來了更多的視野和領悟”“從開課到現在,我學會了如何系統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我再也不是以前那種茫無目的的空想,甚至去制定一些不切實際的規劃”“現在的我已不如幾個月前那麼迷茫了,我現在更多的是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些都是學員們的心聲。

  “中國未來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即城市化和産業轉型升級,在這兩個主題任務裏,最核心的因素是未來的人的素質,而其中最關鍵的又是從農村進入城市的新移民。我們公益項目的目標就是要培養農村新移民,使他們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華東理工商學院院長吳柏鈞教授如是説。

  本報記者 張炯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