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治的“保健用品”是個什麼品?

  • 發佈時間:2015-06-12 08:31: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袁端端

  在一封名為《關於河南省保健品行業性危機情況反映》的信上,密密麻麻蓋滿了河南省“保健用品”企業的公章和負責人簽名。因為有企業被監管部門定性生産假藥,80家企業聯名上書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希望省政府“糾偏”。一帖添加了中藥的膏藥,究竟是藥品、醫療器械,還是保健用品?這個問題已經造就了標準不一的特殊産業,在全國範圍內也出現監管真空和産品傷害事件。

  爭議源自一帖膏藥

  河南聶麟郊膏藥老店常年經營一種包含83味中草藥成分的祛痛貼。

  在生産企業眼裏,它叫做“保健用品”,類似的産品包括添加了多種中藥材的眼貼、頸椎貼、腰痛貼、兒臍貼……由於獲得合法身份比較週折,地方企業組織的商會決定自治——自行頒發“保健用品”認可證。

  在藥品監管部門看來,它屬於“藥品”或“醫療器械”,如果未經藥監部門註冊和審批,則是“假藥”。

  而在法規層面,在2004年廢除健字號批文之後,“保健用品”的全國性法規已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此類“保健用品”行業規模卻飛速擴大。中國保健協會2012年出版的《保健藍皮書》計算,目前膏貼、洗液類産品市場規模近60億元。

  這類産品到底是藥品、醫療器械,還是“保健用品”,爭論在全國多地上演,以河南最為突出。身份和療效曾頗受爭議的“好視力眼貼”,批號在河南登出後,註冊地則從河南搬遷到審批政策較寬鬆的陜西。

  小小的一帖膏藥成了部門與部門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審批和標準不一的特殊産物,客觀上已造成全國範圍內的監管混亂和真空。

  究竟應該如何管?

  如今在國家食藥總局的網站上,仍能查詢到大量河南已登出的貼劑産品,有的發證和登出的時間相差不到一年。

  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河南“妙醫堂”事件,揭露該企業通過包裝神醫——“自稱是御醫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傳人高老太”,靠虛假廣告向消費者兜售藥品。很快,河南省局按照要求清理登出了當地600多家保健用品企業的3000多個文號。“好視力眼貼”是其中之一。

  目前,以安徽為代表的一些省份,堅持以藥品或醫療器械審批此類産品。由於走藥品或醫療器械審批門檻較高,各地企業都在著力尋找第三條道路。

  一帖小小的膏藥,企業存在合法身份之隱患,地方存在産業發展之需求,監管部門存在審批管理之困惑。

  此前,國家食藥總局每一次發文,都會掀起全國性的清理專項行動。但這樣的執法往往集中在個案上,不僅讓監管者“疲於奔命”,該如何監管也沒有形成共識。

  一些地方監管者希望國家層面能儘快明確“保健用品”的定義、法規、監管機構和審批程式。

  每次亂象曝光時,不少行業從業者也恨透了那些破壞了整個行業聲譽的劣質産品。

  對於處在尷尬中的行業,某企業經營者黃承斌覺得內心很矛盾,甚至看不到希望。他不明白,祖輩留下來的産物在現代法律和監管面前卻遇到了衝突,能不能有個解決辦法?儘管他有商會頒發的許可證,卻不敢生産了。前一段他印了一批産品宣傳頁,想在母親節時發放,卻一張也沒敢動。“萬一給定成假藥了呢?我們也不想犯法啊。”黃承斌説。

  (據《南方週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