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牛因何能探囊豪取5000滬牌

  • 發佈時間:2015-06-11 16:53:0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秦 丹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秦 丹

  今日論語

  老祖宗發明“探囊取物”一詞,形容取東西過於容易。假如這“囊”中有一個“老鼠夾”,相信取東西就沒那麼好受了。假如一伸手就能拿到一大疙瘩鈔票,而且還沒有被夾手之虞,那真是天下最好的“買賣”一樁。這樣的好事還真有:在一張滬牌近“十萬金”的當下,竟然有黃牛勾結稅務員,大大方方走程式,稍做手腳,就輕易騙得滬牌額度 5000余張,獲利2.2億元。

  這條新聞一經紙媒報道就“火”了。網路快時代,大家匆匆看一眼“5000余張滬牌”這個關鍵詞就傻了眼,一股不平之氣遂從胸中涌起:“一次一共拍多少張滬牌呀,我連排隊的機會都沒有!”連排隊的機會都沒有,這是何等的不公平。於是各種吐槽聲把“板磚”拍向車牌拍賣,以及政府部門。

  其實,這條新聞只是一條普通的法治新聞。這5000張滬牌,是一個謀利團夥十年間所騙得,問題出在稅務部門幾個科員身上。上海市某國稅局原科員傅某某、蔣某某與黃牛陳某某等人通過在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上偷蓋真章或塗改、拼接並加蓋假章等多種手段,騙取上海市客車額度5000余張。此案已經于一個多月前在市一中院開庭審理。

  撥開“5000張滬牌”這個高度亮眼的片語,後面仍然是一個再老不過的話題:權力尋租。在公務行政系統,權力不僅僅在那些位高權重者手中,即便政府部門的一個辦事員,也可能手握事關民生的關鍵權力。如果在其位者沒有公心,卻起了私欲,那能約束他們的只有崗位制度。如果制度管理有空子可鑽,那這個洞就會越撕越大。

  制度不是萬能的,及時發現制度之不足,也是相關部門的分內事。當然,這起案件涉案金額如此之大,案件的定性還有法律爭議,交給司法,相信自有公正判決。但作為政府相關部門,出了這麼大的事,就要反思崗位管理上的問題。這夥人作案長達十年,上下其手穩坐釣魚臺,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發現?是不是崗位任職人員過於固化?沒有替崗者,要發現異常就會很難。另外,交通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資訊不聯網,也導致資訊管理斷裂。在大數據時代,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黃牛能探“囊”豪取5000滬牌,關鍵還是因為“內鬼當家”。不管誰當家,再安排個“看門人”都很有必要。同時,如果沒有好的監管制度,又不能借助於群眾的監督智慧,那也會很可怕。因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看門人”也可能被收買。除了監督制度,政府部門管理相關公務員,還是要在“公心”上做文章,沒有公心,何成公事?沒有能出能進的制度,就不能把能幹、願幹的人請進去,把不能幹、不願幹的人掃出來,死水多了,養出一些蛀蟲,是必然的事。但問題是,我們社會的肌理,哪能任由蛀蟲如此啃噬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